11月10日,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与唯品会公益共同主办的2018年度“唤醒千年之美”大学生非遗创新奖学金项目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我院广告系学生张悠悠负责的“我想静静”团队和中文基地班学生蒋立负责的“染梦”团队分别斩获本次奖学金项目的二等奖和三等奖。

右四:“我想静静”团队代表张悠悠

右一:“染梦”团队代表刘恩言

两个团队代表合影(从左至右:刘恩言、刘昊、赵海舟、张悠悠、周玙劼)
基于对关注非遗保护传承和助力国家脱贫攻坚的共识,2018年友成基金会与唯品会公益共同发起“唤醒千年之美”大学生非遗创新奖学金资助项目。该项目共吸引了来自海内外252支团队,1260名大学生报名参加。学生参赛作品按照营销推广类、研究报告类、影视作品三大类别,涉及传统技艺、传统舞蹈等各个领域的117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18年度共评选出特等奖团队1支、一等奖团队2支、二等奖团队7支、三等奖团队12支。
我院两个团队共同选择了一项国家级非遗——白族扎染技艺作为项目对象,并在海内外252支团队中脱颖而出,于2018年暑假期间赴云南大理,分别展开了影视作品拍摄和田野调查。
张悠悠同学负责的“我想静静”团队(包括成员:周玙劼、赵海舟、刘昊、张云鹏)拍摄了一部微纪录片《方寸之间得清欢》,该片以一个受浮躁都市生活困扰的青年周然寻求宁静生活与心境的故事线作为框架,将纪录片部分连接起来。整个微纪录片分为三个部分,层层递进,分别表现了扎染一清二白的精神内涵、扎染匠人的淡泊宁静以及扎染在传承与发展中的思考。通过这种传播方式将扎染作为一种观念来推广,将扎染化为宁静的形象融入人们的生活与心境,让扎染更长久地传承下去。

拍摄片场(从左至右:蒋立、刘昊、张悠悠、张云鹏)

作品截图
蒋立同学负责的“染梦”团队(包括成员:钟杉杉、刘恩言、秦琪、苏瑞东)则是进行了为期20天的田野调查,并产出了一份五万字的田野调查报告《非遗保护视阈下村域内不同人群对白族扎染态度的探究与分析——以大理周城为例》。该作品以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喜洲镇周城村为调研地点,以文献研究、访谈、问卷调查、定量分析为主要调研方法,以差异分析和同类分析深入挖掘扎染和社会、人的关系,明晰差异,寻找共性,预见未来趋势,提出相应建议。

“染梦”队员秦琪在周城村民家中进行调研

染梦团队合影(从左至右:秦琪、钟杉杉、蒋立、刘恩言、苏瑞东)
这两个项目得以顺利完成也离不开我院张放老师(新媒体系)、王彬老师的帮助,同时也得到了学院提供的的云台、单反相机、录音笔等硬件支持。文学与新闻学院也一直在以更雄厚的师资力量、更完善更先进的硬件设施在支持着学生的进步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