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教育部“强基计划”汉语言文学(古文字方向)培养单位揭牌仪式暨开学典礼在四川大学江安校区文科楼一区316会议室举行。
文学与新闻学院2020级强基班同学
“强基计划”首席专家、文学与新闻学院院长李怡教授,四川大学教务处教育创新改革办公室刘黎主任,四川大学招生办公室廖爱民副主任,“强基计划”首席专家、文学与新闻学院雷汉卿教授参加了本次典礼。参加典礼的还有文学与新闻学院谭伟教授、王彤伟教授、郑春兰副教授、王长林老师等部分“强基计划”导师以及本科2020级强基班的12位同学。典礼由培养单位执行主任、文学与新闻学院副院长周维东教授主持。
“强基计划”培养单位执行主任、文学与新闻学院副院长周维东教授主持典礼
“强基计划”首席专家、文学与新闻学院李怡院长首先致辞,他强调本次“强基计划”培养单位的设立是在国家政策指导下的举措,是国家基础学科建设工作的重要一环。李怡院长对进入“强基计划”培养方案的同学们表示祝贺并寄予厚望。他表示,学院将在整个本硕博阶段配合政策给予同学们学业上大力支持,同时也希望同学们能够把握来之不易的机会,夯实汉语言文学的知识基础,加强对原典的学习,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内涵,肩负起传承、传播文化的重任。
“强基计划”培养单位首席专家、文学与新闻学院院长李怡教授讲话
四川大学教务处教育创新改革办公室刘黎主任围绕着同学们今后的求学和修身提出了具体建议。她希望入选的同学们在对汉语言文字学“有志趣、有爱好、有天赋”的基础上,能够努力学习,利用好学院提供的支持。刘黎主任勉励强基班的同学们“做一个有温度的人,对学术心怀敬畏,尊敬师长;做一个有高度的人,对科研不畏艰险,勇攀高峰;做一个有深度的人,虚怀若谷。”
四川大学教务处教育创新改革办公室刘黎主任讲话(左一)
四川大学招生办公室廖爱民副主任从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的角度分析了本次“强基计划”培养单位设立受到的重视和支持,并指出该培养计划将进行滚动式管理。他说,能够进入“强基计划”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遇,希望同学们好好把握,在学术上秉承“甘坐十年冷板凳”的信念和决心。他表示,“学校将为同学们提供最好的学术支持,只要大家不忘初心,定会有所收获。”
四川大学招生办公室廖爱民副主任讲话
“强基计划”首席专家、文学与新闻学院雷汉卿教授进一步细化阐释了“强基计划”培养单位设立的意义。他说,汉语言文字研究对国家文化自信战略的执行有着重要意涵,此培养计划将集结国内外的优秀师资力量,连同开设考古学等相关方向的课程来开拓同学们的视野,丰富同学们的选择。雷汉卿教授希望同学们能在汉语言文字学的基础上找到各自未来的发展方向,为本学科的发展作出贡献。他以《无量寿经》中的“勇猛精进,志愿无倦”与同学们共勉,并提出了教学相长的期盼。
“强基计划”首席专家、文学与新闻学院雷汉卿教授(左一)讲话
仪式进入下一阶段,四川大学教务处教育创新改革办公室刘黎主任分别为文学与新闻学院院长李怡教授、雷汉卿教授颁发了“强基计划培养单位首席专家”证书,四川大学招生办公室廖爱民副主任为文学与新闻学院副院长周维东教授颁发了“强基计划培养单位执行主任”证书。刘黎主任、廖爱民副主任、李怡院长、雷汉卿教授为文学与新闻学院谭伟教授、王彤伟教授、郑春兰副教授、王长林老师等在场参会的部分强基班导师颁发了“强基计划培养单位导师”证书。赠书仪式中,导师们为强基班同学赠送了《甲骨文字典》《古文字学导论》等实用书籍。
“强基计划”汉语言文字学(古文字方向)培养单位部分导师聘任证书
“强基计划”导师给同学们赠书
赠给强基班同学的部分书籍
聘任和赠书仪式后,“强基计划”培养单位导师代表、文学与新闻学院郑春兰副教授提供了有关学术研究的建议。首先,她强调了汉语言文字学基础的重要性,尤其是甲骨文的学习对于古代汉语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紧接着,她指出了古文字学的跨学科特点,认为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民俗学、地理学、生物学等多学科的融合学习能为古文字学开拓研究视角。最后,郑春兰副教授以“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作为寄语,希望同学们养成多读、多写、多思、多闻多问阙疑、有规划的好习惯。
“强基计划”导师代表、文学与新闻学院郑春兰副教授(左一)发言
最后,全体嘉宾和同学移步学院大厅,共同见证“强基计划”培养单位揭牌,并合影留念。
“强基计划”培养单位揭牌仪式现场
嘉宾与强基班同学合影
此前,我院的中国语言文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锦江书院)已经挂牌,目前我院已拥有锦江书院和“强基计划”培养单位两大基地。
采写|龙薪羽
图片|陈悦月
编辑|陈悦月 肖永飞
责编|操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