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学院、出版学院)!

行政管理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政管理 > 学院新闻 > 正文

校友访踪 | “阳光奖学金”创设人赵阳:愿如阳光暖新芽

发布时间 :2021年01月19日 浏览量 :

 

赵阳说,设立奖学金让自己获得一份心灵的踏实和安宁。从初入川大求学时受到众多师长的帮助,到大三大四时依靠自身努力实现经济独立,再到工作后尽己所能、设立奖学金帮助学弟学妹,赵阳走过了人生的青葱岁月,从毛头小子步入平和从容的不惑之年。而他和他创设的阳光奖学金,十一年来,更像是一抹明亮温和的阳光,照进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一届又一届学弟学妹们前行的路上。

 


 如沐春阳:雪中送炭的温暖

 

1999年秋天,赵阳入读四川大学中文系。在第一次年级大会召开前,偶遇时任中文系副系主任的王红老师。那天在望江文科楼三楼开会,我正坐在外面的椅子上等待,这时王红老师上来了,她直接认出了我,并且嘱咐我要注意身体,不要着凉。那天王红老师在年级大会上的讲话很精彩。让我没想到的是,第二天一大早,辅导员来到我的宿舍楼下,转交了王红老师给我的一个大纸袋,内有毛衣、衬衫和外套,还有一个信封,里面装着500元钱。二十多年后,赵阳回忆起这段往事,仍然难抑激动:王红老师的善举完全是出于她善良的本性和一名师者的高尚情操。

关于赵阳刚入学时的情况,王红老师回忆说,之前从辅导员提供的贫困申请材料中就了解到赵阳的家境很困难,但限于当时学校的学生资助制度不如今天完善,所以当时辅导员和负责学生工作的老师都在帮他找资助。而开年级大会那天已经是秋天,我看到他穿得很单薄,担心他衣服不够,所以第二天自己就把我爱人的衣服拿给他了。虽然在采访中王红老师已经记不起自己给赵阳生活费的事了,但她认为这是自己身为教师应该做的。 

赵阳(右一)与王红老师(右二)的合影

 

作为赵阳古代文学课程的老师,王红老师不仅在生活上非常关心爱护赵阳,同时也在学业上对他严格要求。那时,系里的其他老师以及学校教务处、宣传部的老师们也都非常关心赵阳的生活和成长。当时教务处的老师们了解到赵阳有勤工俭学的需要时,就主动找到赵阳参与教务处的一些专项工作;在学校宣传部,赵阳更是从普通的学生记者一路成长为学生通讯社社长。赵阳在这些勤工俭学的过程中,既获得了一些生活收入,更锻炼和提升了自己的能力。

而让赵阳印象最深的,还是毕业离蓉前王红老师对他的叮嘱。赵阳谈及不知如何回报王红老师大学以来对自己的帮助,王红老师告诉他:你不应该想着怎么报答我,而是你以后有能力了可以帮助更多的人。这句话给了赵阳很多力量,即使后来进入社会后我经历了很多挫折、失意和不顺,这句话也一直支撑着我去克服困难,提醒我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以有能力帮助更多的人。

赵阳将自己在川大求学的时光称作是人生中最愉快,最有价值的时光,并表示中文系不仅传授给我知识,给了我学养上的熏陶和谋生的能力,还影响了我的人生。因为我认识的系里的每位老师不但专业优秀,也具备传道授业解惑之外的善良。师长们的言传身教在赵阳的内心深处播撒着阳光的种子。

 

欣欣向阳:独立自强地成长

 

赵阳在采访中一再强调,自己不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但却注重学以致用。学生时代的赵阳对写作的热爱从未间断,他在川大读书期间公开发表的文字多达10万字,除了文学作品,更有不少新闻作品发表在《光明日报》等中央级媒体上,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对此,王红老师也有很高的评价。赵阳小学时就在报刊上发表过文章,最初的写作动力是希望给家里减轻负担。后来他的投稿越来越多,大学的时候经常给各类杂志报刊投稿,各类文章都能写,可以用稿费解决生活上的一部分困难。

 

由赵阳担任主笔的青年读书荟栏目,引导香港青年加深家国情怀,在香港颇有影响

 

据赵阳回忆,自己大学期间兼职和实习的经历非常丰富。他做过家教,担任过川大校报学生通讯社的社长,在央视为一个青少儿教育栏目写过脚本、做过主持,也为很多报刊写过稿,有时需要不断来往于成都和北京,便也因此经常和辅导员请假时打游击战。这些实习和工作带来的酬劳让他实现了经济独立。于是,他主动将自己受资助的机会让给其他更需要帮助的同学。

赵阳自立自强的性格让王红老师记忆深刻,赵阳是很自立且有规划的,他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做事都是井井有条的。工作之后,赵阳也相当高产,不管在哪个城市,他都一直保持着写作的习惯,迄今已发表五百余万字的作品 ,在香港和台湾的报刊上都开有专栏,散文集《香江记趣》今年上半年即将出版。

 

赵阳(右二)与作家林清玄(右四)的合影

 

谈及创设奖学金的初衷之一,他表示,奖学金是对那些独立自强的贫困生的一种鼓励:贫困并不可怕,但比起仅仅因为贫困而获得资助,我们更应该鼓励的是勤奋好学且通过自己的能力实现自给自足的学生。

2021年元旦,赵阳在散文《在路上》中写道:新的一年,人生在路上,写作亦在路上。我认为,写作之难,不难于技法,而难在为人。为人之难者,又难在敢爱、敢憎、敢歌、敢泣、能刚、能柔、能疏、能狂。甘于寂寞,才能淬炼个性。有了个性,才能有品格、有情趣、有境界,也才能让文字产生直击心魂、勇敢前行的力量。

 

阳暖新芽:薪火相传的阳光

 

在生活和工作中,赵阳很关注青年后辈的成长。他在交谈中时常问及记者的学业规划,并表示非常愿意和学弟学妹们交流。而在曾经获得阳光奖学金的学生中,赵阳记忆最深的是2011级的中文基地班的程龙同学。

程龙参加了2013年的阳光奖学金评选。他的文章让赵阳眼前一亮,颁奖仪式过后,他与程龙进行了简短交流。此后,程龙便与赵阳通信联络,这个习惯保持至今。他们在信中交流思考和思想,十分愉快,逐渐成为无话不谈的挚友。2015年,程龙保送至北京师范大学深造,赵阳中肯地建议他利用暑假去实习,认知社会,提高实践能力,并力荐他去中央级媒体做实习记者。六年后的今天 ,程龙已成为《人民日报》社年轻记者中的佼佼者,不时出现在国新办组织的新闻发布会现场。每每看到早间新闻节目中程龙带着满满的阳光和自信代表《人民日报》提问,赵阳都感到十分欣慰。而在程龙眼中,对赵阳的印象也是始终如一,他是一个非常敬业和努力的人,并且他也非常愿意把前辈给他的温暖传递给后辈,这是很可贵的。

 

《人民日报》2021年的新年报道中,赵阳代表香港青年发言

 

早在2006年工作初步稳定后,赵阳就联系了中文系,一对一地帮扶贫困生。一对一帮扶结束后,赵阳觉得这种资助方式的覆盖范围太小,恰巧当时王红老师在公选课上感到同学们的文学积累不够。于是,一个两全其美的想法诞生了:设立阳光读书奖学金。当时赵阳的收入并不高,每年一万元的奖学金相当于他一个多月的工资,压力不算小,王红老师也建议他要量力而行。但赵阳仍然坚持下来,如他所言,这种坚持带来的愉悦感和踏实感比金钱更宝贵。

在采访中,赵阳多次提到自己对于安静的生活状态的追求,我其实平常没有什么太多的爱好,就是打网球,写东西,看书。生命的美好来自内心的安宁,而帮助别人会让我找到这种安宁,让我安静下来,踏实起来。王红老师表示,赵阳大学时有些腼腆,心理上有些敏感,比较介意别人的看法。但走入社会后,他已经成长为一个平静、从容、成熟的人。在这个过程中,他肯定遇到过很多困难的处境,但他自己却应对得很好。

 

网球是赵阳(左一)最喜欢的体育项目,他与搭档一起,经常活跃在香港业余网球比赛的双打赛场上

 

提到对学弟学妹们的期望,赵阳的想法和王红老师不谋而和。我很期待学生的反馈,但我也并没有过多的期望,毕竟王红老师等帮助过我的老师也只是希望我能健康地成长,独立地生活。我希望学弟学妹们通过这个奖学金可以感知到有人在关心和帮助他们,如果多年之后他们当中的一两个人也能为学校做点什么,这就是我最大的安慰。

 

校友简介

赵阳

 

青年作家,四川大学中文系本科1999级校友。后就读于香港浸会大学,获文学硕士、哲学硕士学位。现为香港华菁会会员、香港青年时事评论协会会员,《大公报》等多家报刊专栏作家。他于2009年起设立阳光奖学金11年来资助学生近100人,累计资助金额超过港币15万元。

 

采写 | 冷思言 姚尚远

图片 | 来自受访者,部分来自网络

编辑 | 姚尚远 冷思言

责编 | 操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