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9至20日,中国鲁迅研究会“鲁迅与中国新文学的社团时代”学术研讨会在成都家园国际酒店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鲁迅研究会主办、我院承办。
与会学者合影
来自全国各高校、研究机构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学术研讨会,如中国鲁迅研究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孙郁教授,四川大学副校长姚乐野教授,中国鲁迅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社科院董炳月研究员,中国鲁迅研究会副会长、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赵京华教授,中国鲁迅研究会副会长、上海交通大学王锡荣教授,中国鲁迅研究会副会长、南京师范大学谭桂林教授,中国鲁迅研究会副会长、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李继凯院长,中国鲁迅研究会副会长、西南大学文学院王本朝院长,中国鲁迅研究会副会长、武汉大学陈国恩教授,中国鲁迅研究会副会长、杭州师范大学邵宁宁教授等。本次会议开幕式由我院党委书记古立峰教授主持。
我院党委书记古立峰教授主持会议
会议伊始,四川大学副校长姚乐野教授致欢迎词,他表示,2021年是鲁迅诞辰140周年,很荣幸由我校文学与新闻学院参与联合主办此次盛会。姚乐野教授肯定了我院同仁们为积极推动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建设所作的工作,其中尤为瞩目的是文学与新闻学院院长李怡教授在四川鲁迅研究会发起成立的鲁迅基础教育专业委员会,该委员会自2014年成立至今,已在中国鲁迅研究会的支持下发展为全国范围内的基础教育分会,每年定期举办主题研讨会,为鲁迅研究前沿成果与基础教育相衔接做出了卓越贡献。最后,姚乐野教授再次向与会的专家学者表示诚挚欢迎,并预祝本届年会圆满成功。
四川大学副校长姚乐野教授致欢迎词
随后,中国鲁迅研究会会长孙郁教授致开幕词,他表示,这次会议拉开了本年度学术研讨的序幕,而“鲁迅与中国新文学的社团时代”则涉及到文化史重要节点的丰富内蕴,该主题从社团史的视角出发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文学史。尤其是从鲁迅与许多青年社团的交往中可以窥见其精神地图的一部分,对我们产生长久的启迪。同时孙郁教授指出,四川是新文学的活跃之地,鲁迅滋育了一大批巴蜀作家,许多鲁迅研究者也于成都写下重要篇章,孙郁教授由此鼓励学人们继续致力于新文化的建设、拓展思维和审美空间,以立人精神促进国家进步和文化繁荣。最后,孙郁教授对四川大学为本次学会提供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并为本次会议献上诚挚祝福。
中国鲁迅研究会会长孙郁教授致开幕词
本次会议主旨演讲分为上下两场,共九位发言人。第一场中,上海交通大学王锡荣教授回顾了鲁迅社团活动小史,并由此窥见鲁迅的精神状态。武汉大学陈国恩教授探讨了《花边文学》初刊本与初版本中的时局与语言问题,透过初刊本与初版本的注释差异,探究鲁迅坚韧的思想精神和灵活的斗争艺术及其对语言规范化的不懈追求。杭州师范大学邵宁宁教授辨析了从“文学研究会”到“文学研究所”的演变,由此展现了中国文学研究现代范式的生成与衍化。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赵京华教授阐释了“越界日本的阿Q”,梳理了日本学界九十年来对《阿Q正传》的研究史,并与大家分享了他系列研究中搜集到的珍贵史料。南京师范大学谭桂林教授带来了题为《许季上作为鲁迅学佛引路人的身世及思想考论》的学术报告,从被以往研究忽视的角度进入,阐析了三大与鲁迅研究相关的问题。
6月19日下午及次日上午,四个分会场共举办三十二场分组会议,我院刘福春教授、陈思广教授、周维东教授、妥佳宁副教授、李扬老师及四川师范大学袁昊老师等在会上发言,或担任主持及评议工作;李乐乐、任杰、张敏、王迅羽等硕博士生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心得。
6月20日下午召开第二场主旨演讲。上海交通大学张全之教授探讨了仿词与鲁迅文学世界的意义建构,以“语言”作为切入口,探求鲁迅的思维与思想。陕西师范大学赵学勇教授梳理了新世纪以来西方理论视野中的《故事新编》阐释,反思了此种研究理路的贡献与局限。浙江大学黄健教授结合自身体验,以医学思维重新观照《呐喊》《彷徨》,实现了对鲁迅思想的新解。北京师范大学黄开发教授通过分析《孤独者》中象征手法的运用,将其与《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进行了比较研究。
闭幕式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董炳月教授致闭幕辞,高度肯定了此次会议的意义,并表达了对会议承办方我院的感谢。我院副院长周维东教授致欢送辞。至此,2021年中国鲁迅研究会“鲁迅与中国新文学的社团时代”学术研讨会圆满结束。
会议现场
会议期间,中国鲁迅研究会第十届理事会第五次会议与中国鲁迅研究会第十一届会员代表大会、第十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顺利举行,选举出了新一届的学会领导机构,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董炳月教授当选为新一届会长。
采写|王奕朋
摄影|蒲可意、陈悦月、曾明兰
编辑|妥佳宁、骆世查、夏迪鑫
责编|操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