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第十届中国数据新闻大赛在北师香港浸会大学完满落幕,我院学生参赛作品《蜀锦新潮:巴蜀文脉上的突围之道》《锻造创新脊梁:数说中国独角兽企业十年跃迁与突围之路》《热浪之下,“电”定乾坤——中国电力供需平衡之路》分别斩获“全国一等奖”和“最佳数据驱动奖”、“全国二等奖”、“全国二等奖”,作品《三千医院对抗千里山路,四川医疗的民生苦旅》获“四川省三等奖”。
| 作品名称 |
获得奖项 |
团队成员 |
指导教师 |
| 《蜀锦新潮:巴蜀文脉上的突围之道》 |
全国一等奖、最佳数据驱动奖 |
庄德琴、吴时嘉、任羿、陆科菁、冷菲尔 |
操慧 |
| 《锻造创新脊梁:数说中国独角兽企业十年跃迁与突围之路》 |
全国二等奖 |
李欣欣、吴时嘉、朱奕华、杨洋、董怡楠 |
刘娜 |
| 《热浪之下,“电”定乾坤——中国电力供需平衡之路》 |
全国二等奖 |
付斯瑞、石安祺、和思宇、刘欣佟 |
刘娜 |
| 《三千医院对抗千里山路,四川医疗的民生苦旅》 |
四川省三等奖 |
刘方圆、刘美余、方依璇、王梓屹 |
刘娜 |
获奖作品信息
作品《蜀锦新潮:巴蜀文脉上的突围之道》作者为本科2023级新闻学专业的庄德琴、吴时嘉,广告学专业的任羿,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陆科菁,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冷菲尔。该作品以“媒体融合”理念为导向,紧扣“锦绣天府·安逸四川”的文旅发展趋势,以“蜀锦”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对象,通过“数据+非遗+AI”的动态联动,以H5移动端软传播形态盘活非遗蜀锦的文化基因,从宏观语境与微观探源两条脉络,有效呈现“以锦事述锦城”的动态流变。作品获得第十届中国数据新闻大赛全国一等奖;该作品同时斩获“最佳数据驱动奖”单项奖。指导老师操慧教授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作品《锻造创新脊梁:数说中国独角兽企业十年跃迁与突围之路》,作者为本科2023级新闻学专业的李欣欣、吴时嘉,安徽师范大学2023级广告学专业的朱奕华,上海理工大学2023级传播学专业的杨洋、董怡楠。该作品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面向”为指南,选取“独角兽企业”这一反映国家经济社会转型的微观窗口,深入剖析中国独角兽企业2013-2023十年的发展历程和成长规律,总结经验与启示。作品获得第十届中国数据新闻大赛全国二等奖,指导老师刘娜副教授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作品《热浪之下,“电”定乾坤——中国电力供需平衡之路》,作者为本科2023级新闻学专业的付斯瑞、和思宇,广告学专业的石安祺、刘欣佟。该作品紧扣“双碳”目标国家战略,系统梳理并展现了中国电力系统在供需平衡背后的结构性突破与发展路径,并结合典型案例、政策文本,通过数据可视化与叙事融合的方式,生动诠释电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与绿色转型中的关键作用。作品获得第十届中国数据新闻大赛全国二等奖,指导老师刘娜副教授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
作品《三千医院对抗千里山路,四川医疗的民生苦旅》,作者为本科2024级新闻学专业的刘方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方依璇、刘美余,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王梓屹。该作品聚焦四川乡村医疗困境与变革,通过真实案例、数据支撑与政策梳理,展现四川医疗从“看病远、看病难”到“健康近在咫尺”的转型,并展望了进一步实现医疗服务可及性与经济性的健康中国服务举措。作品获得第十届中国数据新闻大赛四川赛区三等奖,指导老师刘娜副教授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据悉,本届大赛吸引了来自全国300余所高校的积极参与,累计报名队伍约1400支,报名人次约5500人,最终选出300支队伍参加于广东珠海举办的线下全国总决赛。经过激烈角逐,来自中国传媒大学、南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师香港浸会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同济大学、兰州大学、中山大学等30个优秀数据新闻作品获得一等奖。
图文|李欣欣、庄德琴、付斯瑞、刘方圆
责编|刘 娜
审核|银 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