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题目: “符拓邦论坛”第十二讲·人类共同价值的可能性——一个从中国传统出发的探讨
主讲人:伍晓明教授 四川大学
对谈人:钟 华教授 四川师范大学
主持人:刘 宇教授 四川外国语大学
联席主持人:佟博 副研究馆员 四川师范大学
讲座时间:2023年10月25日14:00-17:30
讲座地点:
线下:四川大学江安校区文科楼一区526会议室
线上:腾讯会议:997-264-9123
讲座摘要:在汉语中,价值基本上是一个现代概念。用现代语言来说,有关价值的问题就是相对于人而言何者重要的问题,而如果用古典语言来说,有关价值的问题就是人在关乎自身的一切中以何为贵的问题。所以,在汉语经典文本中,“贵”字经常可以将读者指向前人有关价值问题的论述。价值具有主观性和相对性。正因为如此,才会有对于不同价值之宽容的各种要求。在中国传统中,庄子就典型地认为价值都是相对的,无所谓孰大孰小,孰高孰低。但价值上的相对主义会让我们所希望的人类共同价值成为不可能,除非我们将多元主义和相对主义本身视为最高价值。我们能否发现跨越和连接人类——作为具体地存在于不同社会不同文化之中因而可能有着不同价值观的人类——的共同价值,一个可以成为人类普遍和平之基础和保证的价值?这也就是问,一种超出一切社会和文化差异而必然为所有人接受的价值可能吗?“必然为所有人接受”,这会意味着,无论人们是否认可,是否愿意,他们其实都已经——很可能首先只是“被动地”即不情愿地、而且是不自觉地——接受了这一价值。而既然个人的价值判断总会带有主观的色彩,总会因为个人置身于其中的社会、文化、语言、传统的影响而可能与外在于这些影响者有所不同,而且也会因为个人置身于其中的特定环境和事态而与其他人有所不同,那么如欲有人类共同价值,这样的价值是否就应该既独立于特定个人的主观好恶,也独立于特定群体的客观信仰?作为探讨人类共同价值之可能性的一个出发点,我们将从自己的传统开始,并以庄子和孟子的文本为中心。
主讲人简介:
伍晓明,复旦大学中国文学学士,北京大学比较文学硕士,英国萨塞克斯大学(University of Sussex)哲学博士。曾任职及任教于天津社科院、北京大学,英国威斯敏斯特大、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现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客座教授。研究领域包括中国思想、法国哲学、比较哲学、比较文学及西方文学理论。主要著作有《吾道一以贯之:重读孔子》《有(与)存在:比较哲学视野中的中国“形而上”问题》《“天命:之谓性!”——片读〈中庸〉》《文本之间——从孔子到鲁迅》《之前,之间,之后,之外:哲学、文学、文化的异序之思》,译有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马丁·华莱士《当代叙事学》及伊曼努尔·列维纳斯《另外于是,或在超过是其所是之处》等。
主讲人照片:
支持学术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