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是我国敦煌学研究重镇,2000年获批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研究所具有广阔的学术视野,设有俗语言、俗文学、俗信仰和民俗人类学四个研究方向。注重国学根柢,擅长校勘考据,熔语言、文学、宗教信仰研究于一炉,是研究所鲜明的研究特色,在俗文化研究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研究所自成立以来,围绕主攻方向,潜心打造学术精品,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项楚教授的《敦煌文学丛考》和《王梵志诗校注》蝉联教育部首届和第二届全国高社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项楚、张子开、谭伟、何剑平合著的《唐代白话诗派研究》获得教育部第五届全国高校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并入选国家成果文库;该项成果是一部跨学科研究的标志性著作,在古代文学、佛教文学、语言学、敦煌学、文献学等领域都具有开创性,代表着国内外研究唐代白话诗派的最新和最高水平。此外,研究所产出的《石门文字禅校注》《禅宗文献语言论考》《乐府通论》《南朝佛教与文学》《中古佛教文学研究》《多民族国家的文学与文化》等大批成果,在历届教育部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和四川省社科优秀成果奖评选中获奖。
随着新材料的发现和公布,研究所的研究手段也在更新,把域外汉文化的资料纳入研究视野,在充分利用敦煌文献的同时,注重研究中国中古俗语言、俗文学、俗信仰及其在东亚汉文化圈的传播与影响。采用文献考订、文物比较、田野调查三者结合的方法,形成多项有重大学术价值和现实价值的研究目标,进一步引领中国俗文化研究进入更为广泛的研究领域。
中国俗文化研究所主办了《中国俗文化研究》《新国学》《汉语史研究集刊》《文学人类学研究》等学术集刊,发表国内外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影响深远。研究所已培养数百名硕、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研究人员,为俗文化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国俗文化研究所一直重视对外学术交流,先后与海内外多所研究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建立了良好的合作研究关系,扩大了俗文化研究的国际影响,在国内外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和学术感召力。
研究所网址:https://zgswh.scu.edu.cn/
微信公众号:中国俗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