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与宾夕法尼亚大学安南伯格传播学院合办的“重访网络社区 – 数字文化研究论坛”将于2020年5月30-31日在四川大学召开。论坛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数字文化研究主旨圆桌论坛,第二部分为工作坊作者报告论文。
本论坛很荣幸邀请到10位嘉宾(按姓氏拼音为序),他们是:
陈 霖 ( 苏 州 大 学 )
黄 旦 ( 复 旦 大 学 )
李红涛 ( 浙 江 大 学 )
刘海龙 ( 中国人民大学)
陆 晔 ( 复 旦 大 学 )
马中红 ( 苏 州 大 学 )
孙信茹 ( 云 南 大 学 )
曾一果 ( 暨 南 大 学 )
张 放 ( 四 川 大 学 )
朱丽丽 ( 南 京 大 学 )
本论坛在征稿期内(2020年1月6日-31日),共收到中、英长摘要73份。经过国内外三位相关领域专家的匿名评审,论坛组委会决定,以下15篇投稿入选“工作坊论文”(按姓氏拼音为序):
1. 曹洵(苏州大学):《展演与协商:作为在线感觉结构的“自我底层化”》
2. 陈彦宁(四川大学):《电子拾荒者的仪式展演与观众互动:对B站中iPod再使用视频及其弹幕的内容分析》
3. 崔凯(中国政法大学):《破圈:粉丝群体爱国主义网络集体行动的扩散历程》
4. 邓力(中国政法大学):《迷群间的爱与仇:粉丝社群话语斗争中的框架共鸣策略分析》
5. 黄顺铭、叶竹馨(四川大学):《我们都是“百香果”:一个CP粉丝社群的划界实践》
6. 黄雅兰(暨南大学):《留学生更爱国?未名空间(MITBBS)中的远程民族主义(1998-2008)》
7. 牛天、孙萍(中国社科院):《健身运动与情绪劳动:一项基于L平台健身社群的实证研究》
8. 孙甜甜(浙江大学):《“爱国”与“反殖民”:香港民意运动中集体记忆与民族主义话语的勾连》
9. 王蕾(南京大学):《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具身传播实践——对网络社区女性“滤镜美颜”文化的研究》
10. 肖珺、郭雨璠等(武汉大学):《“永不消逝”的童年:变迁中的<摩尔庄园>儿童社区与玩家游戏记忆》
11. 易前良(苏州大学):《元规制:网络视频直播的协同治理研究》
12. 章戈浩(澳门科技大学):《从跪求性息到新茶报道:买春网络社区的数据民族志》
13. 钟怡(上海大学)、郑薛飞腾(人民日报):《跟随“行动者”重塑地方——以“蚂蚁森林”为例》
14. 钟智锦(中山大学)、苗琳(中信银行):《镜像之城:手机游戏中的虚拟团队互动及其影响》
15. 周婷婷、曹彦(华中科技大学):《社交媒体“平台方言”与性别暴力数字化叙事建构——对微博和知乎平台家庭暴力受害者自我叙事的分析》
敬请上述入选者于2020年5月20日前,将论文定稿发送至论坛征稿邮箱(93302007@qq.com)。此外,由于工作坊容量有限,不少佳作未能入选,组委会恳请作者谅解。
诚挚感谢特邀嘉宾和所有工作坊投稿者对于本论坛的关注与支持!
“重访网络社区 – 数字文化研究论坛”组委会
2020年2月10日
编辑:林丽
责编:黄顺铭
审核:操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