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学院、出版学院)!

行政管理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政管理 > 学院新闻 > 正文

获奖团队专访 | 数据新闻大赛一等奖作品是这样诞生的

发布时间 :2020年10月07日 浏览量 :

2020926日,第五届中国数据新闻大赛决赛暨大数据时代的新闻教育研讨会在西安交通大学举行,共有98支来自业界和学界的参赛作品入围决赛,最终产生了10个一等奖作品、20个二等奖作品、30个三等奖作品以及38个优秀奖作品。我院两个学生团队创作的数据新闻作品《花拳绣腿 or 真材实料——乡村振兴·特色小镇如何做到“内外兼修”》与《洪水十年》同时荣获一等奖,《花拳绣腿 or 真材实料——乡村振兴·特色小镇如何做到“内外兼修”》还获得了最佳数据驱动奖和最佳数据新闻可视化奖。

近年来,我院注重在课堂内外对数据新闻进行课程间的融合实训探研,激发并带动了学生的专业兴趣与能力升级。比如在教学方面,我院开设的《网络与新媒体信息采编》《网络新闻与文化传播》《新闻传播技术基础》《用户调研与数据分析》和《新闻采访》等课程,不仅为学生搭建了数据新闻生产的理论与实战学习平台,也为全媒体人才培养路径创新进行了有益尝试。2019623日,我院入围的数据新闻作品《天涯何处觅归途——中国流失海外文物现状》获第四届中国数据新闻大赛一等奖以及最佳数据新闻可视化两项大奖,另一个作品《城市收缩:我们该何去何从》获三等奖。

 

“数据新闻的本质是新闻,目的仍然是传递有价值的信息。”

d822cb5401d71ede4d1b13157ec0284

花拳绣腿 or 真材实料——乡村振兴·特色小镇如何做到“内外兼修”》的创作团队成员

从左上至右下依次是:吴起、赵晓岚、罗睿雪、易思思和詹沛文


北濒渭河,南依秦岭,十三朝古都。诗人范灯曾用“上苑初开露菊,芳林正献霜梨”来形容初秋的西安。吴起和他的队员在这里斩获了第五届中国数据新闻大赛一等奖、最佳数据驱动奖和最佳数据新闻可视化奖。

配图1

吴起团队获得最佳数据驱动和最佳数据新闻可视化两项单项大奖

 

小组反复的训练和学院课堂上一次次的小组展示,都对我们的现场表达有很深刻的影响,在主办方夸赞川大学生在今年的比赛中异军突起’‘想刷都刷不掉的时候,还是很自豪,觉得自己没有出来给学校丢脸,团队成员赵晓岚说。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团队选择第一批特色小镇作为切入口,既是因为宏观数据易于呈现,能够增加读者的代入感,同时也希望能够通过作品为相关政策提供一点参考。易思思表示:通过我们的作品展现出建设过程中的问题,为未来政策的调整和社会的进步出一份力,这是我们所理解的选题价值所在。

配图2

特色小镇概念示意图


刚开始,团队成员从各自的见闻入手选择选题。在梳理之后发现,选题的逻辑方向大概可以分成几类,主要包括政策导向、热点事件和社会问题等。于是,他们根据这些方向进行发散,从各个方向去寻找更多的选题。权衡了数据数量、质量和获取的难易程度后,团队最终确定了以特色小镇切入来进入乡村振兴这一选题。

确定了数据的选题和框架之后,团队成员还要对数据进行抓取、选择和清洗,需要在海量的数据中选择适合数据呈现、符合主题的部分,并进行分析。数据新闻的本质仍然是新闻,目的仍然是传递出有价值的信息。不可忽视的是,数据的挖掘、分析、可视化呈现和文字需要达到和谐的融合与平衡,文字基于数据进行阐释,数据依托文字进行说明。

在此过程中,团队成员学习使用了很多工具——镝数、高德Map Lab、图悦和Word Art。高德Map Lab帮助他们将住建部公布的两批特色小镇的位置、GDP和特色产业等精确地在地图上标注出来。大部分整理好后的数据都可以在镝数上寻找出适合的表达形式并进行制作,同时用HTMLiframe标签嵌入网页,这样可以保留所有的互动效果。

易思思说,“记得大二的时候,《新闻采访》课程的期末考试题是选择一个有新闻价值的案例对数据新闻进行阐释,当时做这道题的时候我有些难以下笔,除了主讲老师操慧教授上课提到的普利策获奖作品《雪崩》,其它的我印象并不是很深刻。在完成这个作品时,我们浏览了多个媒体的数据新闻。我自己参与到制作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数据新闻的多样性,对这个概念也理解得更加深刻了。”

“这次比赛拓宽了我们的视野,见识到了来自全国各地业界学界的优秀作品,不管是选题立意角度、数据呈现方式,还是可视化与设计风格,都让我们学到了很多”,罗睿雪说。

指导老师评价

邱树雄

邱树雄老师


这个作品从选题、数据准备、数据展示、数据推证、实例验证和结论说服力等多方面都做得非常好,现场汇报效果也非常好,汇报人的报告层次清晰、逻辑严密、词语精炼,PPT和视频介绍都非常好。

具体而言,图形展示种类丰富,科学性、全面性、可读性和趣味性较强是该作品的亮点。宏观上,可视化全面展示的同时又结合微观上的实例实证,提升了作品的说服力,这点在比赛时很打动评委。另外,该作品选题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特性,而且特色小镇数量众多、分布范围广,非常适宜于以数据可视化的方式呈现。我认为好的数据新闻作品需要有高质量的选题,而且需要数据真实且与选题密切相关,在此基础上能够实现全面而严密地分析数据,让高质量数据得到有逻辑的形象表现,这个过程即可视化。

我的指导主要是围绕技术上数据的准备、清洗、可视化分析、数据分析的逻辑严密和结论推导的可信度等方面。这个团队的同学们准备汇报材料时在数据分析部分占比不足,我给他们及时指出并建议——既然是数据新闻大赛,主要还是要将重点放在数据展示和数据分析部分,其它部分内容可略简。另外,一定要逻辑严密地清晰说明,根据数据分析得出相关结论或启示,果然这点在比赛时专家们都非常关注。

通过此次大赛,学生们加深了对数据新闻作品的制作流程、制作技巧的认知;同时通过参赛,他们也了解了全国性比赛的评选流程,锻炼了根据比赛要求适时更改方案和汇报内容的应变能力,还接触到了很多很好的数据新闻作品,开阔了视野,大大提升了小组成员的数据新闻制作水平。

吴琳

吴琳老师


首先,该团队的同学们具备相当的专业素养,很有新闻敏感性,选题很好,乡村振兴与特色小镇,有接近性和时代性。他们来自文创网红城市成都,身边有不少特色小镇;他们去参加答辩的西安交大新校区,位于创新港智慧学镇,本身也是一个产学协同、形态优美的特色小镇,它还在今年三月获评了西安市第一批创建类优秀特色小镇。

其次,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而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正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战略支撑。该团队同学们所关注的特色小镇,是乡村振兴的一个切口。借助特色小镇,他们将宏大的选题具体化,在2020年这样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在乡村振兴热潮中,选择特色小镇为数据新闻内容,体现了新闻时效性、显著性以及政策指导性。所以,这个作品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数据新闻与传统新闻一样,五要素都应具备。好的数据新闻也不容易挖掘,要特别注意信源和真实性考辨;要用心发掘数据新闻背后的人物和事件。

吴起、易思思他们小组的同学,勤奋、善思、刻苦,从选题到数据新闻采集,从参考文献到主题亮点提炼,从编辑排版到文字色彩选择,都一丝不苟,有问题我们都随时进行沟通交流。这里要特别说明,这个团队有两个指导老师,还有学院邱树雄老师,他在周末陪同我们两个小组的同学奔赴西安参赛,现场指导,照顾生活,真的要大赞。

乡村振兴 新二维码

识别二维码,即可欣赏作品


“数据新闻作品不止于数据,它更加关注人文。”

30de6449431205e2d951040bcee27f5

《洪水十年》的创作团队成员

从左上至右下依次是:赵雨晴、赵欣婕、何云帆和郭筱雨

(成员袁畅不愿露面,尊重同学的意愿)


《洪水十年》的创作团队由五位同学组成,新闻学专业的郭筱雨和赵欣婕进行文字撰写,广告学专业的何云帆和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的袁畅分别负责美工和技术部分。队长赵雨晴介绍,都是自己比较熟悉的同学,组队时大家一拍即合。

在作品创作过程中,最困难的是选题,确定选题的过程很长很艰难。“数据新闻的选题需要严格考察数据,有句话是‘rubbish in, rubbish out’,数据质量是新闻质量的基础。没有权威全面的分析,新闻就可能流于形式,甚至得出完全不真实不客观的结论。数据新闻的选题要有新闻价值,要有足量优质的数据做支撑”,赵雨晴说。

从今年四五月就开始想选题,考虑过“性侵”“医疗”“非遗”“传销”等不下十个主题,但都因为种种原因作罢。直到七月中旬,一次小组闲聊时,技术小哥提到洪灾最近很严重。正好有两位同学的家乡都遭受了洪灾,他们有着切身的体会,而来自北方的同学却对洪水没有什么概念,这让大家意识到,应当做一些作品,让更多人了解洪水。

“将抗洪与洪灾结合,故事与数据结合,既能科普洪灾与抗洪,又能传递人文关怀”,赵雨晴认为这一选题的价值在于重要性、时效性、科普性和建设性。“不论是洪灾本身的特点,还是其带来的危害,抑或是抗洪精神本身,都是值得被记录的”。

配图3

2010-2019年全国各地累计遭受洪水灾害频次分布图

 

在数据可视化呈现和文字表述等每一个环节,团队成员和指导老师都进行了反复的讨论和沟通,力求不遗余力地完善作品。因为技术小哥无法兼顾网页搭建和数据可视化图表制作,队长赵雨晴担起了制作图表的重任。由于没有编写代码的基础,制作图表的进度比较慢,上手做、学、改,看书、看视频、看教程、看CSDN……成员们不断修改代码,请教同学,尽可能使作品接近理想的呈现效果。指导老师刘娜提及,前前后后大概有4次大型讨论和修改,每次修改之后,作品都变得更好了,通过做作品来提高能力的目的也达到了。

学院大一和大二的课程从人文到实践,给了团队成员文化底蕴的熏陶和培养,成为推动创作深度作品的原动力。这次参赛的数据新闻作品不止于数据,它们更加关注人文也正是体现了对这一导向和定位的坚持。

操慧教授主讲的《新闻采访》课程为同学们打开了将新闻与数据可视化结合起来的一扇门。团队成员介绍说,在小组作业中,操慧老师引入了词云的概念,引导他们向数据可视化更深的层次去探索。“到现在也许是对一年前操慧老师提出的‘数据可视化’有了一些新的认识”,郭筱雨说。曹邑老师的美术知识与他启发同学的设计精神也带给团队很多作品设计方面的灵感。

刘娜老师对作品提供了很多专业细致的建议,尽管还在休产假期间,她也不厌其烦地解答团队的各种疑问。“从选题到作品终稿再到答辩,老师都全程陪伴着我们,”比赛前一晚,团队中的四个女生围坐在卧室书桌边,技术小哥在其他房间,刘娜老师和大家语音讨论答辩注意事项,赵雨晴回想起当时的场景仍然感觉心里很温暖。

指导老师评价

刘娜

刘娜老师

 

一个好的数据新闻作品跟一篇好论文一样,首先应该有个好主题,即关注重要的、有价值的主题,或者可以通过挖掘常规主题有新颖视角。其次,作品结构需要清晰有逻辑,各个部分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具有一定的逻辑关联。第三,数据的质和量都需要有保证,具备一定的获取难度。第四,可视化呈现方式比较恰当,适合数据的特定类型。第五,整体叙事流畅清晰,文字简洁有力。我的指导思路便是在上述五个方面都进行把关,尽量督促团队里的同学们把各个方面都做到最好。

《洪水十年》聚焦于2010-2019年间我国的洪水灾害以及抗洪救灾情况,初看并不是一个特别新颖的题目,但作品有两个比较突出的亮点:一是并没有止步于常规的受灾逻辑,而是进一步挖掘抗洪救灾的努力与成效;二是除了展示宏观的、历时性数据之外,还讲述了抗洪救灾过程中的英雄人物故事,这种数据+叙事的表现方式让人眼前一亮。

整个作品的价值也正是在于救灾部分,而不是灾害本身。救灾的努力及成效体现了我们在遭遇不可抗的天灾时,仍有决心、有智慧、有毅力改善自己的处境。这种抗争精神不仅体现在抗洪当中,还体现在与疾病、各种各样的困境以及其他天灾人祸的抗争当中。大至国家,小到个人,其实都需要时时保持这种抗争精神,以为自己的生存发展争取更好的条件。我觉得这是作品传达出的最核心的精神价值和人文情怀。

决赛前夜,他们有点忐忑,我告诉他们,就当这是一次分享会吧,你们辛苦做出了一个有意思的作品,拿出来给大家分享看看,轻松应对就好。做事时不遗余力,比赛时看淡得失,这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的态度。

洪水十年二维码

识别二维码,即可欣赏作品

采写:梁昊晨、何雯青

图片:获奖团队

编辑:刘娜、曾楚涵

责编:操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