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学院、出版学院)!

教学科研

Science teaching and research

2011计划-中国多民族文化凝聚与国家认同协同创新中心

协同创新中心简报总第273期

发布时间 :2022年03月16日 浏览量 :

中心特聘专家彭兆荣教授近日接受长江日报记者专访

日前,我国正式部署启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这是继黄河、长城、大运河、长征四大国家文化公园之后又一国家文化公园。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范围综合考虑长江干流区域和长江经济带区域,涉及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心特聘专家、厦门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系教授、人类学研究所所长彭兆荣教授近日接受长江日报记者的专访,回答了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意义,以及武汉如何利用自身文化资源优势打造文化精品等问题。

彭兆荣教授认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和必须包含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这是建立国家文化公园的历史语境。而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就是特定历史语境中的“传统发明”——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连续性价值灌注于公共活动或文化遗产中,使“传统”得以在特定语境中延续性地发挥作用。中国建设国家文化公园,正是在国家(自然)公园、国家历史(遗址)公园等模式之外,探索一种符合“文化”公园特质的“中国范式”。我国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厚,国家公园的“文化”特性正是从理念、形制、技艺上对传统继承创新。

彭兆荣教授分析了已建和将建的五大国家文化公园的特质特征,认为它们的一个共同特点是重视对“线路遗产”的发掘。“线路遗产”核心是“线路文化”,以某种“线路”为媒介形成了历史上的文化交流带。在他看来,从古到今,“文化线路”永不停歇。“线路遗产”是在以往“点状”遗产的基础上推进的“线性”遗产,并驱动“带状”的协作与发展。作为文化遗产,“线路遗产”已经从“点面的”“静态的”“历史的”“有形的”“经典的”扩大到点线面结合、静态与动态结合、古代与近代结合、有形与无形结合、经典与日常结合的类型范围。我国的国家文化公园都包含着“线路遗产”元素,如何做好“线路”的文章也成为考察国家文化公园是否成功的重要方面。

彭兆荣教授提到,武汉拥有大江大湖,人文和自然禀赋双优,体现出“天文—地文—水文—人文”的和谐统一。武汉对长江文化有特殊贡献,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要特别重视对“线路遗产”的发掘、保护、整理,着力呈现文化遗产的交流特性,形成文化遗产的多样性。从新石器时代长江中游稻作文化的起源到盘龙城商代文明的南扩,从先秦楚文化的璀璨到明清农业商业文化的勃兴,从近代工业化、国际化的交汇到当前长江经济带“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格局,彭兆荣教授细数武汉的“线路遗产”,无不以有形的要素凸显了跨地区、国际性的交流和多维度对话,以及沿线不同时空中的互动。这是武汉丰富的文化生态资源,也是难得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文化簇”。国家文化公园就在这样繁星点点、花团锦簇中成就其“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目标。

作为国家重大课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探索研究》首席专家,彭兆荣教授曾代表中国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参与制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遴选标准草案》。数十年来,他还在国内率先倡导人类学与遗产研究、旅游人类学、饮食人类学、艺术遗产等新兴及应用学科领域的探索。

图:中心特聘专家彭兆荣教授

 

 

 

 

 

中华多民族文化凝聚与全球传播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秘书处

2022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