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学院、出版学院)!

行政管理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政管理 > 学院新闻 > 正文

以诗为媒,礼赞伟大征程| 我院举行中国新诗红色文献展启动仪式

发布时间 :2021年07月01日 浏览量 :

“我昨夜梦入水晶宫里,得到一个确实的消息:人类已探得了光明的路口,现在正向那无灰尘的国土进行呢!”在悠扬的小提琴独奏《我爱你中国》与高亢激昂的《莫斯科吟》朗诵中,一场红色诗歌盛宴在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拉开帷幕。

629日下午,“庆祝中国共产党诞辰100周年 中国新诗红色文献展”在四川大学江安校区文科楼正式启动。展览中,数百份红色诗歌诗集、诗歌刊物、手稿、手迹、报纸、书信等珍贵文献亮相四川大学江安校区“刘福春中国新诗文献馆”,与全校师生和公众见面。

读红色新诗 溯百年历史 敬伟大征程

启动仪式由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党委书记古立峰主持,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院长李怡、四川大学“刘福春中国新诗文献馆”馆长刘福春教授先后致辞。李怡从百年校史出发,回溯川大深厚的红色底蕴,他认为,中国新诗的历史与现代革命史关联紧密,百年前四川大学与中国新诗的结缘为其研究红色诗歌、致敬百年党史提供了天然的学科优势和广阔的探索空间。此次“庆祝中国共产党诞辰100周年 中国新诗红色文献展”正是阶段性的探索成果,希望以此为媒,挖掘中国新诗的红色基因,勾勒百年奋斗图景,致敬光荣伟大革命。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党委书记古立峰主持启动仪式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院长李怡致辞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四川大学“刘福春中国新诗文献馆”馆长刘福春致辞

馆长刘福春表示,此次展览不仅是庆祝中国共产党诞辰100周年的特色活动,它还具有特殊的学术意义,针对这些红色文献的系统梳理,为文学史研究、新诗研究、新诗文献研究、红色诗歌研究开辟了新视野,也引导我们可以从新的角度透视中国新诗、审思革命者的文学情怀、理解红色文化,这正是这些鲜活的诗作在研究层面予以学界的宝贵馈赠。

“庆祝中国共产党诞辰100周年 中国新诗红色文献展”启动仪式现场

上百件展品打造诗歌盛宴 珍稀文献述说峥嵘百年

木色纸张上的诗人手迹、整齐陈列的红色诗集、珍贵的《诗刊》创刊号及复刊号大字精装原本…… 二十余平米的展览室中,上百份诗歌文献被分类码放,一片诗香萦绕其间,书写着中国青年鲜活的红色记忆,勾勒出百年奋斗征程。

启动仪式结束后,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各党支部党员师生代表在解说员的带领下共同走进展览室,近距离观览百余本藏品,在一本本珍贵文献汇聚的诗歌盛宴中重温百年光辉岁月,感受一代进步青年与革命工作者的赤子初心。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党员师生代表在讲解员带领下参观

据介绍,四川大学刘福春中国新诗文献馆是目前海内外收藏中国新诗文献最多最全最成体系的研究机构。此次展览分为四个单元,展品包括诗人照片、手迹、书信、诗集、诗歌刊物等,其中不乏中共早期领导人陈独秀、李大钊的诗歌手迹、左联五烈士之一的胡也频生前出版的唯一一部诗集《也频诗选》、《诗刊》大字精装本等珍稀文献及孤本。

展览的核心区域特别整理展出两部长篇叙事诗《王贵与李香香》《漳河水》从解放前到解放后的封面版本序列,时间跨度长达七十余年。两部诗集分别由李季和阮章竞创作,以民歌形式讲述劳动人民走上革命道路的故事,分别于1946年、1949年首次刊出,此后多次再版。

馆长刘福春教授介绍,19425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主持召开文艺座谈会后,中国革命文艺运动进入新阶段,两部诗集在此时应运而生,彰显“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指导方针的同时,也见证着文艺工作者同劳动人民的深度结合,在中国新诗史和出版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表现出独特的研究和展藏价值。记者注意到,众多的封面中,有一封浅绿和米色交织的封面尤为醒目,上面印写着鲜红色的英文题目“WangGui And LiXiangxiang”。解说员孙海佩告诉记者,早在1954年便有英文版《王贵与李香香》问世,而此张正是1980年出版的英文版诗集《王贵与李香香》的封面图像,是中国新诗艺术走向世界的有力证明。新中国成立后,维吾尔文版、蒙文版《王贵与李香香》分别于1957年、1979年出版,中国新诗走进各少数民族读者内心的同时,也被赋予了更广泛的文化内涵。

历年来《王贵与李香香》封面版本陈列

(右下角为1980年出版的英文版《王贵与李香香》诗集封面)

展区北面特别设置两个大画框,整齐陈列出56幅红色诗集和诗歌报纸诗歌刊物封面,其间既包括中国新诗创作者中最早留学莫斯科的诗人蒋光慈所著《新梦》,亦有七月派代表诗人牛汉前往华北解放区前写作的《我的家》以及郭沫若在新中国成立后集结出版的首部诗集《新华颂》。展柜中还珍藏着一本《十月的歌》,其作者、革命战士陈辉在1945年的一次突围中壮烈牺牲,这本诗集也成为其红色人生与坚定信仰的特殊印记。此次还有部分重要诗人的登记表格、亲自写作的小传展出。

丰富的藏品吐露着革命者的心声,刻写出波澜壮阔的奋进故事,触动着在场的参观者。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生感慨道:“这些铿锵有力的笔迹,一笔一画都诉说了先辈们爱党爱国的决心”,这是对学子们最生动直接的鞭策与激励,“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以及使命,为祖国的文艺事业努力,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贡献。”

院长李怡教授表示,此次展品中涵盖不少稀有文献,如臧克家等《诗刊》编委寄送给毛主席的信件等藏品都是首次亮相。它们不仅厚藏着中国共产党历代先哲、先驱人物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更勾勒出中国新诗悠久的历史渊源和发展历程,再现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共同走过的百年伟大征程。此次展览既是一次价值深厚的学术策展,更是融汇文新学科特色与理想信念的特别献礼。

十余吨藏品甄选 深解中国新诗红色密码

馆长刘福春教授介绍,此次展览从策划到展出历时近半年,展品均从其十余吨的个人珍藏文献中甄选而来,选择标准涉及诗歌创作者、创作地点、诗歌内容、创作手法及文献独特性等多方面。

溯及筹备过程,刘福春教授表示,这是一次宝贵的学术实践,更是对“红色诗歌”内涵的重识与再定义。“在梳理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诗歌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饱含着诗作者浓厚的个人情感,”刘福春教授认为,这为我们识读与研究红色诗歌开辟了新的视角,“红色诗歌有着丰富的内涵,更有着宽广的议题视阈和研究空间。”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四川大学“刘福春中国新诗文献馆”馆长刘福春

向参观者介绍馆内藏品

刘福春教授还发现,不少革命者身上有着鲜明的诗人情怀,“例如诗人陈辉在英勇战斗、一生为国的同时,他并没有放下手中的笔,诗人和战士两种身份在他身上自然地融合”,他认为,正是这些朴素而真挚的情感赋予红色诗歌长久的生命力,为读者带来历久弥新的震撼与感动。

“庆祝中国共产党诞辰100周年 中国新诗红色文献展”配套文创纪念品

作为展览的策划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副院长操慧教授认为,本次策展是学院发掘学术资源、传播红色文化的一次创新尝试,除了实物展览,学院自主设计了包含书签、明信片在内的配套文创纪念品,前期在学院维新公众号上开设了“诗言志 可爱的中国”专栏,每周推送一首诗歌,迄今已经推送介绍了11首红色诗歌及文献;策划并举办“红色诗歌朗诵会”、“新诗为什么这样红——百年新诗红色文献小型研讨会”等系列活动,希望以此让更多师生与研究者深入了解与学习中国新诗红色文献,为文化传播与学术研究提供知识服务。据悉,展览将持续至今年十月,展品将继续补充,后期研究成果预计将以图文志形式出版。

采写 | 张诗萌、王雅喆、吴永翠

图片 | 陈悦月、王北辰、曾明兰、张诗萌

责编 | 操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