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7日,我院主办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发展与川大学术群体的建立”学术研讨会在四川大学望江校区文科楼200会议室举行。来自四川大学、延安大学、乐山师范学院、四川师范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西华大学、四川省艺术研究院、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等多家高校、研究机构以及巴蜀书社的50余名专家学者与会。我校社科处处长熊林教授、我院院长李怡教授出席会议并致辞,我院党委书记傅其林教授作会议总结。会议由妥佳宁主持。
![](/__local/C/27/10/C8B8EA415C22DAA4C40F95C67DB_57D25FFE_5D79D.jpg)
与会专家学者合影留念
![](/__local/6/CC/2C/A236AB2C2EAD268DF6A4225B6B1_8D1C59F7_43ACF.jpg)
会议现场
伴随着中国新文学的百年发展历程,四川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的发展与学术群体的建立愈发受到关注。围绕新近出版的“四川大学学术群落·中国现当代文学卷”丛书(《中国文学论:华忱之学术文集》《中国现代文学论:易明善学术文集》《中国川剧艺术论:邓运佳学术文集》《中国现代文学论:王锦厚学术文集》《中外文学论:林如稷学术文集》),如何继承与发扬四川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的学术传统、建设“川大学派”是本次研讨会的主要议题。
会议开幕式,四川大学社科处处长熊林教授作开场致辞,对研讨会的召开以及学术文集的出版表示祝贺。
![](/__local/E/C5/73/AD526A89381822E928E875E5CEF_716F0C56_3E054.jpg)
四川大学社科处处长熊林教授致辞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院长李怡教授在致辞中回溯四川大学现当代文学学科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的发展历程,勾勒了由历代川大学人传承,自民国至今延绵不断的学术脉络。李怡教授进而指出,在“四川大学学术群落·中国现当代文学卷”系列丛书中首批出版的五位荣休教授的学术文集,将有助于后进学者回望前辈学人的学术研究道路,继承和发扬四川大学现当代文学学科的学术精神及传统。
![](/__local/B/6D/5E/84E49836DD1A93BB5C7BF7C0924_FCD008EB_D9C84.jpg)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院长李怡教授致辞
研讨会上半场,与会专家学者和几位荣休教授(或其子女)围绕学术文集的出版缘起进行交流。特约审稿人曾绍义教授介绍丛书的编辑与出版缘起,分享了丛书的编选程序、标准与体例。
![](/__local/1/09/77/46C0F1E6BE86F9282E4D76FC212_C19419C8_3A792.jpg)
曾绍义教授发言
林如稷先生之子林文询谈及学术文集编辑过程中在文献收集、整理时的难度,并向编者、出版社表示感谢。
![](/__local/7/C4/8F/1F1328031C728CE940DC5DFF530_5C0EE670_40426.jpg)
林如稷先生之子林文询发言
华忱之先生之子华熔回忆华忱之先生在学术精神与品格上对其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之上肯定了丛书出版的社会意义。
![](/__local/E/88/5E/667A1DC9F47CD1A6852B9855F88_5F3C0EE9_3C717.jpg)
华忱之先生之子华熔发言
王锦厚教授忆及自身自青年时代以来坚守的信念,而学术文集的出版亦是一代人信念的传递。
![](/__local/5/A7/A6/35DD9444B472BBBED5AE764A9C8_CB028D64_3F8DE.jpg)
王锦厚教授发言
邓运佳教授认为丛书的出版对于展示专家教授的学术研究成果,表彰独特贡献,传承治学精神,促进学术研究的守正创新,增强文化自信,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__local/A/16/5F/E7FA7305683E5D35A5ECD857179_1193A4A0_5D06D.jpg)
妥佳宁代邓运佳教授宣读发言稿
巴蜀书社王联粟提出此次出版的丛书既是五位教授个人学术生涯的珍贵总结,也是“川大学派”在现当代文学领域所作的卓越成就的集中展示,亦有助于弘扬蜀学精神。
![](/__local/D/C6/0C/F8878330A72F7539A70BCB8072D_C5A28553_41E94.jpg)
王联粟发言
研讨会下半场,校内外专家学者围绕丛书的出版,联系自身经验,深入讨论了川大学术群落在中国新文学百年历程中的发展壮大。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刘福春、周维东、姜飞、周文,四川省艺术研究院杜建华,延安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梁向阳,《当代文坛》杨青,乐山师范学院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廖久明,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艾莲,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刘永丽、邓利,西南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吴雪丽、汤巧巧,西华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王学东、谢应光,巴蜀书社李蓓等专家学者先后参与交流。
![](/__local/6/43/CB/C107D460E8F0F124115F45FABEA_19CCA668_41F88.jpg)
刘福春发言
![](/__local/5/D0/B6/BA2AC09EF0C05AC37048C1E4435_F60CE433_3B65C.jpg)
周维东发言
![](/__local/0/EF/1B/266A68A033F1C9B55DDEE2E27A4_02E6E2C9_3CE7E.jpg)
姜飞发言
![](/__local/5/B2/7B/A7390BECADD91467957B616543E_652F463D_4133F.jpg)
周文发言
研讨会最后,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党委书记傅其林教授作会议总结,指出以王锦厚等荣休教授为代表的前辈学人,为学院的发展奠定了优良的学术传统,提供了宝贵的学术财富。傅其林教授在总结中立足学院现当代文学学科的当下发展,指明了在新的起点上建设国家一流学科的未来目标。
![](/__local/D/C6/CD/5F5124DE3A7910BD4BF285DE7A7_45593695_39A00.jpg)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党委书记傅其林教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