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在江安校区综合楼B区211教室举办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经典原著研读会,特邀四川大学讲席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陈力丹进行马克思经典原著研读分享。此次研读会由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副院长操慧教授主持;同时参会的有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传媒研究中心副主任兼《新闻界》总编辑段吉平、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传媒研究中心副主任兼《新闻界》副总编辑杨国庆、《新闻界》执行副主编孙尚如、成都日报评论部副主任张舟及我院朱至刚教授、张玉川副教授、新闻学教研室主任刘娜副教授、贺碧霄副教授、骆世查副研究员和学院十余位硕士、博士研究生。
![](/__local/3/00/90/41316489D8A5A51204AC33006E0_FE7E3135_26061.jpg)
研读会合影
研读会开始,主持人——我院副院长操慧教授对陈力丹教授及其他参会嘉宾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与感谢,对此次经典作品研读会的内容表示期待。
![](/__local/1/F9/4F/6A389E8E4F63756FC979DEE1445_58BF6368_E11A.jpg)
操慧教授主持研读会
研读会上,首先由我院博士研究生荣雪燕、许红玲分别就“从原典出发深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这个主题先后发言。荣雪燕就她在《新闻界》2023年11月发表的论文,分享了《新莱茵报》头版头条广告的相关研究与马克思的报纸经营策略。她认为,只有从第一手文献中才能发掘出前人没有发现过的东西,也才能更加准确深入地理解马克斯恩格斯的思想。许红玲就她在《新闻界》2024年1月发表的论文,分享了《火星报》时期列宁党报思想的相关研究,并讲述了研究过程中核对译文、查找例证所遇到的困难以及如何克服困难的研究心得。
![](/__local/6/6C/59/93E53BF77BC3CA7B01EABC786DA_031DB2C4_6DC63.jpg)
博士研究生荣雪燕作主题分享
![](/__local/7/80/09/067A44C81680067F01CBD580A03_CDBC6573_530C5.jpg)
博士研究生许红玲作主题分享
随后,陈力丹教授带领在场师生研读发给大家的小册子《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新闻学重要论述摘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经典新闻作品选(马列部分)》。陈教授首先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什么”“为什么要研究马新观”“研究马新观与研究一般新闻传播学话题有何不同”这三个问题入手,强调马新观研究在中国的重要性,并指出:由于语言障碍我国马新观研究在马恩列方面的进展比较缓慢。他结合马克思写的《英国报刊和新奥尔良的陷落》《调查委员会的揭露》等篇目,重点讲解了马恩列关于遵循报刊内在规律方面的思想;随后列举了几篇马克思和恩格斯写,以及列宁肯定的极具研究价值的优秀新闻作品,解读了其中蕴含的马恩列新闻思想。陈教授提请大家注意,在摘编过程中发现部分中译文存在错译或翻译不准确的问题,如广泛传播的“在这里我们应以历史学家的公正态度记述事实”,正确翻译应为“在这里我们应以历史的公正记录事实”。他强调:“通过严谨的考证,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恩格斯的原意是什么,这涉及到我们新闻工作的一些基本理念。”陈力丹教授希望老师同学们能够将摘编内容当作研究对象,根据这些材料从不同角度进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方面的学术论文写作。
![](/__local/D/43/08/4BE6C690A4A6FE2DE1CD01024C4_000899F0_140DA3.png)
陈力丹教授作导读
![](/__local/5/93/B9/D31A1794EE4CD175024FE09A9B8_117D1D1D_39898.jpg)
![](/__local/9/6A/16/A40DBDDBCC55141BC9AE1E6F317_2940BBB8_37023.jpg)
研读会现场
导读结束后,与会者就分享内容同陈力丹教授进行学术交流。朱至刚教授、骆世查副研究员针对马克思新闻史研究过程中史料收集、马克思的新闻价值判断等问题与陈力丹教授展开了深入讨论。
![](/__local/4/4B/47/E6F9FA9D2630BE7E2BB65AADFE9_3CB72308_45F54.jpg)
朱至刚教授提问
![](/__local/1/1B/00/BF6BFB88E149D4AF253B7E9A9BC_D3F10934_4392E.jpg)
骆世查副研究员提问
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传媒研究中心主任、《新闻界》总编辑段吉平表示,作为专业期刊的负责人参加这次研读会收获良多,感受到了陈力丹教授坚实的学识基础与严谨的治学态度。
![](/__local/4/BD/CE/573AA3EB8731671EF586F64BCB6_8ADE6029_184161.png)
《新闻界》总编段吉平发言
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传媒研究中心副主任、《新闻界》副总编辑杨国庆对陈老师新闻史研究的详实程度感触颇深,提到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学习也是做好媒体工作与不断研读的必备,“从办刊的角度和自身素养提升两方面,我觉得都收获很大”。
![](/__local/5/90/FA/21FE3F65D6E6EEC06067C74208A_BDCB895A_485AF.jpg)
《新闻界》副总编杨国庆发言
成都日报评论部副主任张舟认为,新闻实务工作者也应以做学术的严谨态度进行新闻生产,以去伪存真的要求进行事实核查,以产出更多优秀的新闻作品。
![](/__local/F/C6/90/ABBBA08BA9E342DD51A9C71C672_E4E629EC_59B05.jpg)
《成都日报》评论部副主任张舟发言
《新闻界》执行副主编孙尚如从新闻编辑的角度谈及听会感受,他认为新闻史是一个含有许多思辨性内容的多元有机过程,将新闻史料与历史实践相结合不失为一个研究角度。
![](/__local/A/97/25/625D04333F65D859639BE17C200_020F6D1D_25F9A5.png)
《新闻界》执行副主编孙尚如发言
2023级新闻学硕士生张龙赫说:“在本次活动中,我深受博士师姐们在校对文献时所展现的严谨细致态度的启发,也被陈力丹老师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经典新闻作品工作中付出的心血所震撼。我们应当学习这种严谨的学术态度和不懈的努力精神,以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有所发现有所贡献。”
2023级新闻学博士研究生王薇表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新闻实践中的具体运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新闻思想的根本立场、根本观点、根本方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新闻观是新闻舆论工作的灵魂’,还原并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等革命导师的办报实践,解读、参透这些新闻作品,对继承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新时代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及新闻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陈老师的研读建议给予我深刻的启发,在今天的座谈会中,陈老师及同学们分享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研究现状,提纲挈领地指出了研究的要点及方向,也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纠偏,其治学风范令人敬佩,为我们如何研学作了有益的示范。”
采写|赵婧轩 高冉
摄影|高冉 赵婧轩 田雪韵
视频|王卓颖
责编|操慧
审核|银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