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学院、出版学院)!

交流合作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学术交流

当前位置: 首页 > 交流合作 > 学术交流 > 正文

我院圆满举办中国俗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暨项楚学术文集首发式

发布时间 :2019年07月09日 浏览量 :

201976日,中国俗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暨项楚学术文集首发式在四川省成都市祥宇宾馆隆重开幕。四川大学校长李言荣院士,四川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姜怡,四川大学副校长晏世经,中华书局总经理徐俊,中国俗文化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浙江大学教授张涌泉,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党委书记古立峰,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院长李怡,四川大学俗文化研究所所长张弘以及来自海内外50多所知名高校和科研单位100多位著名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

微信图片_20200109195229

与会人员合影

期间,举行了四川大学杰出教授、我国著名敦煌学家项楚先生的学术文集首发式。此次研讨会持续两日,与会者将围绕敦煌学、中国俗文化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展开交流。

微信图片_20200109195340

研讨会进行中

·项楚

浙江永嘉县人,1940年出生,四川大学杰出教授,我国著名的敦煌学家、文献学家、语言学家、佛教学家和文学史家,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名誉所长,四川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院长。

1962年于南开大学中文系毕业后考取四川大学中国文学史专业研究生,师从庞石帚教授,攻治六朝唐宋文学;1980年起调入四川大学任教。曾获中国社科院青年语言学家奖一等奖,多次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2017年被授予“四川省社会科学杰出贡献专家”荣誉称号。

开幕式上,四川大学校长李言荣院士,中华书局总经理徐俊,中国俗文化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浙江大学教授张涌泉先后致辞。

校长李言荣院士说,项先生作为四川大学俗文化研究和敦煌学研究的一面旗帜,始终关心、推动着学校人文学科尤其是文献学和俗文化领域的发展。在他40多年的执教生涯中,培养出了近百名研究生,指导了20多名博士后,不少学生已成长为该领域的学术骨干。同时,在项老师的倡议和推动下,学校成立了“中华多民族文化凝聚与全球传播协同创新中心”等研究平台,为建设一流学科(群)——中国语言文学与中华文化全球传播学科群全面助力。项先生始终以教育为己任,视学术为生命,《项楚学术文集》是项先生学术思想的精华和俗文化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具有很高的学术、文化价值。

微信图片_20200109195810

四川大学校长李言荣院士致辞

徐俊先生用《中庸》中的“尽精微,致广大”表达拜读项楚先生著作后的感受,“对一个字词、一个典故的准确解说,使得疑点涣然冰释,全诗豁然贯通,真令人击节称快。”

随后,四川大学副校长晏世经,四川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姜怡与中华书局总经理徐俊主持《项楚学术文集》首发式,对研讨会的召开及《项楚学术文集》的出版表示衷心祝贺。

接受学生代表的献花后,项楚先生表达了对四川大学的感谢,“这一套文集,基本上是我在四川大学的学术成果。我的母校四川大学培育了我,改变了我,也成就了我。”在谈到文集中《王梵志诗校注》的写作过程时,项楚先生十分感激季羡林等学者们对他的肯定,这给予他的创作很大支持。

据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四川大学俗文化研究所所长张弘(普慧)介绍,本次研讨会筹划历时一年多,共征集到110多篇论文投稿,参会者涵盖国内外知名学者和青年学生。

研讨会采用“大会报告+分组讨论”的形式展开,参会者分为三组进行讨论,每组设相应的评议人。柴剑虹、王三庆、黄夏年、郑炳林等学者分别在会上作了精彩报告,分组会议也在李诚、顾满林等学者的主持下顺利进行,与会者进行了广泛的交流。本次会议的召开和《项楚学术文集》的出版反响热烈,带给许多学者触动与启发。

浙江大学张涌泉教授认为,这次会议的召开和《项楚学术文集》的出版,对弘扬项楚先生一贯倡导的实事求是、无征不信的优良学风,是极大的促进和推动。

“在研讨会中,我看到许多参会代表都是项先生的门生弟子,更感受到了先生在教书育人方面的卓越贡献。”武汉大学的吴光正教授说,“这个研讨会范围比较广,是多学科、跨学科的交流,对我有很大的帮助。”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尹富教授说,项楚先生的文集和与会学者的发言让他产生很多新的思考,也对未来的研究有了更多期待,“我认为项老师创立的中国俗文化所,是一个综合的研究思路,实现雅俗文化融合共生,未来的研究要有深度,也要有高度。”

香港城市大学的刘卫林教授在采访中说:“我觉得一方面四川大学俗文化研究的历史很悠久,不仅在中国的相关领域起带头作用,在全世界的俗文化研究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另外,川大研究俗文化成果非常丰富,像项楚教授的一系列著作,还有张涌泉教授、周裕锴教授、张弘教授,他们的研究范围都很广泛,深度也在一直挖掘。”

77日的研讨会闭幕式上,武汉大学的吴光正教授、重庆师范大学的王于飞教授和云南师范大学的阳清教授作为代表分别对分组讨论情况进行总结。

武汉大学的吴光正教授在总结中感慨道:“参加此次小组讨论,我深深感受到项楚先生在学术上的典范效应,与会者均拜读过项先生的著作,其中亦不乏项先生的弟子,他们也都有不俗的学术成就。”他表示:“这次参与讨论的论文,有很多是从不同学科领域展开对敦煌学的研究,这让我更深地领悟到中国俗文化研究的多元面向,以项楚先生的敦煌学研究为根基,它可以发散到各个领域。”

项楚教授的学生、重庆师范大学的王于飞教授觉得此次收获颇丰,“项先生说,文化和俗文化的范围很广,问题很多,但是他很可喜的是看到本次参会论文,有不少论文都是聚焦于某一点,说深说透。项先生据此提出,做学问格局大不一定意义就大,要求我们以小见大,集中一点深入下去,才可以提炼其中的意义。”

云南师范大学阳清教授亦觉得深受启发:“这些论文选题视角非常新颖独特,有国际化的视野,有很重要的学术价值。论文有宏观的表态和微观的考证,很多都是基于文献材料,证据多样、论证扎实。而且逻辑严密、思维清晰、观点新颖、富有创见,给我很多启发。此次交流有思想的碰撞和人文情怀,还有前辈学者的指引和帮助。”

之后,四川大学俗文化研究所所长张弘教授(普慧)在对会议进行总结时说,本次会议的分组讨论没有依照惯例——按研究对象和内容分,而是尽可能让每个组都涉及到不同学科,他解释道:“因为俗文化本身就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对象,希望通过这样的分组,打通学科壁垒,让大家感受不同学科的研究进展”。据悉,项楚教授八十华诞纪念文集将于明年出版,以俗语言为主题的国际会议也在筹划中。

闭幕式最后,我院院长李怡教授宣布设立“项楚学术基金”,以支持相关领域学术、教育和公益活动的开展。

本次会议还吸引了众多同学前来旁听,让我们来听听他们的感想。

·2016级文学人类学博士生 徐艺心

这一次学术会议规格很高,来的都是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听到老师们对治学的态度、方法、目的、意义等的讲述,联想到老师们七八十年代对学术追求的激情,以及对学术研究孜孜不倦的精神,对我的内心产生极大的震荡。

这次会议的意义是多学科的、多领域的和多层次的,从我个人的专业领域和关注点来说,正如导师徐新建教授所说,该会议是继北京纪念中国民间文学百年会议以及上海广州聚焦民俗研究本土历程发出华东华南声音后,讨论中国俗文化研究的在地域与学派上的华西之声。

·2018级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生 余曌

我学习了各位与会老师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感受到了他们广阔的研究视野,了解到目前学界主要研究方向和重点,得到了不少启发。我认为这类学术会议的价值就在于促进学术成果的交流与学术视野的互相启发,使得学术研究变得更加活泼,与时俱进。

·2018级汉语言文字学硕士生 刘淑婷

作为文字学专业的学生,我更加关注的是项楚先生在文献语言学方面的研究。先生文字功底过硬,考释精准,旁征博引,是我们后生永远学习的标杆。

这次会议是一次非常宝贵的机会,能够听到专家学者的学术报告,这都是他们最新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我把握学术前沿的动态。学者们的研究成果也能激发我的思维,拓宽我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也能感受到各位专家学者严谨的治学风格,使我受益无穷。

采访:张诗萌 李丹阳 陈悦月

摄影:张诗萌 陈悦月

文字:李丹阳 田方圆

责编:操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