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学院、出版学院)!

交流合作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学术交流

当前位置: 首页 > 交流合作 > 学术交流 > 正文

讲座览要 | 雷汉卿: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发布时间 :2020年12月14日 浏览量 :

2020121116:00,“强基计划”首席专家、我院雷汉卿教授在文科楼一区316室作了题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讲座。本次讲座为2020级汉语言文字学(古文字方向)强基班系列讲座的第一场,该班全体同学参与讲座,认真聆听。

DSC_0302

我院雷汉卿教授

微信图片_202012112028143

讲座现场

讲座伊始,雷汉卿教授介绍了古文字学这一冷门“绝学”与“强基计划”的背景。他借李学勤的观点指出,“强基计划”能够助力古文字学专业人才培养,是该学科发展的“新希望”。

雷汉卿教授引用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从“要重视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冷门学科”出发,点明了汉语言文字学(古文字方向)强基班学子的肩头使命。他认为,我院古文字学专业实力很强,而同学们来到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则意味着进入了该专业的“国家队”之列。由此,雷汉卿教授鼓励同学们:“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他说,进入大学后,同学们就是“士”,要有责任、有担当,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DSC_0320

我院雷汉卿教授

接着,雷汉卿教授进一步阐明了古文字学方向“强基计划”的意义。据他介绍,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黄德宽教授曾说:“‘强基计划’将古文字学专业列入招生和培养范围,是在改革创新古文字学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在黄德宽教授看来,这门涉及语言文字学、考古学、古文献学、历史学等多个学科的新兴交叉学科,是古汉语知识和文字学的基础。基于此,雷汉卿教授说,我校汉语言文字学(古文字方向)“强基计划”培养单位的设立,进一步汇聚了国内外优质的教学资源,为打造我国汉语言文字学人才培养的战略高地助力。

DSC_0245

DSC_0295

微信图片_2020121120281410

同学们认真听讲、做笔记

随后,雷汉卿教授就做学问与读书应该秉持的态度进行了讲述。就做学问而言,他以熊十力的《戒诸生》为例,告诫同学们在做学问时,应有“不顾天不顾地而埋头苦干的精神”“甘受世间冷落寂寞而沛然自足于中的生趣”,要恬淡、寂寞、专一、恒久。他告诉同学们,应该避免“研究不深入的浮动性”和“趋炎附势追逐风气”这两个“逐臭之习”,一定要实事求是、坚定自持。在雷汉卿教授看来,研究作为冷门“绝学”的古文字学是终身之事,学术人要坐得住冷板凳,“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谈及读书,雷汉卿教授说:“读书是为了解决问题”。他分享了王国维曾经在清华研究生院的演讲,向同学们讲解了自汉代以来中国学问之三大发现和二重证据法,以此来强调“证据”对准确考证的重要性。他还用赵明诚和于省吾二人做学问严谨考证之例,作为对古文字学研究方法的补充,告诉同学们:“记下的材料,就等于多给了我们一双眼睛。”

DSC_0335

讲座现场

除了抽象概括与分享前人案例,雷汉卿教授还介绍了许多考古文字考证的实例、甲骨文的考证经过、汉字简化的历程、历史文献中古文字的修订以及“机”“岁”二字的考证流变等,以此来进一步讲解古文字学的研究方法,并对强基班同学们未来的学术研究之路作了示范。他建议,古文字学专业的学生既要“磨刀”又要“砍柴”,不能只埋头书本,读书是为了解决问题。

微信图片_2020121120281416

讲座现场

讲座最后,雷汉卿教授提出了自己对同学们的期望——将文化发扬光大是大学生的重要职责。他说,大学是同学们学术生涯规划的开始,同学们要追随自己的理想,并对自己的人生进行规划。雷汉卿教授鼓励同学们,要在学问中找到“生趣”,扎实地学习研究方法,接受全面的训练。

 

文|刘哲

图|魏梓慧

编辑|王北辰、骆世查

责编|操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