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下午,喻国明教授应邀在江安校区文科楼一区演播厅为我院师生带来题为“智能时代的传播变革与未来图景”的学术讲座,我院蒋晓丽教授任讲座主持人。作为首场讲座开启四川大学新闻传播学科四十周年系列活动。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传播学科带头人蒋晓丽教授任讲座主持人
主讲人喻国明教授主要解析了智能时代市场产业、技术革新等对传播要素的改变,并以四个关键词对未来的传播图景进行了展望,同时也对今后专业媒体和媒体人的传播定位进行了深刻反思。
喻国明教授提出,这是一个“正在进行时”的命题,因此讲座内容仅是示范性的提示,以便从更宽的视野、更高的维度面对“可供性”选择。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喻国明教授
喻国明教授从影响传媒业发展的四个基本变量切入,认为政府规制、市场产业、技术革命本身是影响传媒业变化的三个基本变量,而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使“社会安全”也作为重要的基本变量得以浮现。在非常态状况下,整个社会的传播目标指向、基本逻辑、基本框架与基本规则都会因此发生重大改变。此后,喻国明教授重点讲述了市场产业和技术革命两个变量对当今和未来传媒业的改变。
一、市场产业:互联网的“上半场”和“下半场”
传媒市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具有不同的重心、目标和模式。喻国明教授认为,互联网的“上半场”是网络化的过程,也就是通过连接形成内容网络、人际网络和物联网络的过程。其中,平台层的出现造成了传播发展的新格局,流量和用户大量被微信、抖音、百度等平台型媒介吸附,传统主流媒介在这方面被明显地边缘化、弱势化,“媒介融合”的问题就此发生。对于传统主流媒介尝试建设平台层的做法,喻国明教授认为:相对于多元、开放、泛化的平台,主流媒介需要有自己的格调与坚守,媒介融合也并非对平台的简单改造及占有。以县级融媒体为例,喻国明教授指出,地方媒介应发挥其“在地性”优势,建设基础性的服务平台。
讲座现场
与“上半场”不同的是,互联网的“下半场”是媒介化的过程,也是喻国明教授所说的“大融合”的过程。所谓“大融合”,就是跨越媒介自身及其矩阵式排列,来提升自己的全国影响力。在此过程中,媒介将会重构社会的政务、商业、教育、服务等行业,并非作为纯粹传播内容资讯的手段、技术和渠道而存在,而将成为架构现代生活的基础设施。以抖音和快手为例,二者的算法原则、价值诉求并不一致。抖音筛选优质内容,而快手根据精确的算法,为每一个创作者提供公域流量。喻国明教授认为,将来的媒介会连接社区、构建社群,而非仅仅提供优质内容。
喻国明教授强调,互联网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于媒体的核心价值、核心能力与目标诉求的要求并不一致。传统主流媒介若在窗口期实现转型,或可迎来高光时期。
二、技术革命:传播要素的全面变革
从传播对社会的影响出发,喻国明教授将技术分为改良型技术与革命型技术。他借鉴拉斯韦尔的5W模式,认为技术正在改变媒介、传播者、内容与受众这四大要素的内涵与外延,传播领域的学术大厦、传播的实践范式正面临颠覆性的改变。
在四大要素中,喻国明教授主要分析了技术革命对传播者的改变,亦即从专业化到精英化,再到泛众化加智能化的改变。大众传播时代,专业媒体及媒体人对信息的采集、加工、制作及效果进行把关,传播仍是一种专业的社会分工。2007年左右,社交媒体崛起,传播领域发生第一次突变。“人人都是传播者”的说法始现,社会关系构成了新的人际沟通渠道与表达渠道。非专业的社会精英进入传媒领域,带来了更为丰富的内容呈现。4G时代到来后,视频使参与社会表达的有效性门槛降至历史最低,并逐渐形成社会交流与表达的主流语言,带来了一场“泛众化”的革命。在将来,智能化的发展即将成为第三个节点。新的内容生产方式即机器生产内容(MGC)正在萌芽,社交机器人与深度合成技术值得关注。喻国明教授举例指出,川普赢得2016年的美国总统大选,有社交机器人精准投放的因素;而深度合成的虚拟偶像,在未来也具有极强的应用性。
讲座现场
与此同时,颠覆性的改变也促使专业媒体及媒体人自我反思。提供内容,还是提供专业服务?参与竞争,还是幕后掌控?“当社会哭的时候,不要让社会哭出沮丧;当社会笑的时候,不要让社会笑出狂妄。”对此,喻国明教授提出了四条建议,他认为未来的专业媒体人不仅应当提供传播模版、创新传播模式、掌握数据分析,也应当平衡社会舆论方向。
三、未来图景:传播的四个关键词
讲座最后,喻国明教授展望了未来的传播图景。他提出了读懂未来传播的四个关键词,即数据霸权、关系赋权、算法即媒介及“以人为本”。
喻国明教授说,数据霸权时代到来,数据将成为未来传播领域最重要的资源,即“5G时代的高容量意味着接入各类信息的传感器将成为重要的信息生产者,数据和大数据在内容生产、市场运营领域会成为一种内容产品和服务的标准配置。”同时,他认为“关系赋权”成为互联网时代的新权力范式,关系资源的利用、聚散和掌握成为网络世界里人的影响力、权力依据所在,非理性、非逻辑的要素将在以关系连接的世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样的情况下,“若将媒介仍视作信息传递工具,会面临逻辑无法自洽的严重困境”。因此喻国明教授提出,“算法即媒介,未来,媒介将由信息传递转向关系连接,算法通过对价值关系的连接匹配实现社会建构,新闻传播学科仍应立足以人为本,打造人机协同的算法型内容生态。与信息技术学科的机器逻辑不同,新闻传播的回溯原点仍是人的逻辑”。
讲座现场
同学们认真听讲、做笔记
提问环节,喻国明教授也对人与技术、人与算法的关系进行了解答。在他看来,人与算法的冲突实际上是人与人的冲突;人之为人,就是一个反计算的过程。如何在智能时代实现认知神经的健康传播,是仍需探索的研究方向。
同学感想——
2019级新闻学本科生 文思懿
喻教授从技术的角度向我们讲述当前媒介的发展潮流及传播逻辑。面对传播主体泛化的现状,他强调了平台的吸收整合能力。媒介已经与社会许多领域相连,技术的进步使得它在社会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如何有意识地用媒介重构社会价值,是社会正在摸索的,同时也是需要学界深入探讨的重要议题。
2019级新闻学本科生 姚尚远
平台层对传播环境的根本改造,快手和抖音间隐蔽却关键的区别,主流媒体抓紧窗口期之迫切,以及新传学人的未来转型,这些内容令整场讲座精彩纷呈。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思考时刻追赶着实践发展的脚步,新闻传播学科更是如此。喻教授立足学界和业界前沿的思考使我深受启发,这也为今后的新闻传播的专业学习打开了更广阔的维度。
2020级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生 李辉
喻国明教授的演讲宏观而深邃,我受益匪浅。以老师对抖音和快手的分析为例,在老师看来,抖音是内容导向型的,更偏向于媒介,因此它必然存在一定的门槛。而快手则是用户导向型的,更偏向于平台,因此它的用户非常活跃。在互联网下半场,关系将成为重要的资源。如何攫取用户的关系资源,成为媒体人必要的思考。
文丨彭丽娅
图丨潘思宇 魏梓慧 周于七
编辑丨陈悦月 周于七 潘思宇
责编|操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