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学院、出版学院)!

交流合作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学术交流

当前位置: 首页 > 交流合作 > 学术交流 > 正文

讲座通告 |跨过鲁迅尼采研究的一道坎:关于个性解放

发布时间 :2024年12月11日 浏览量 :

主讲人:张钊贻 教授

主持人:妥佳宁 研究员

讲座时间:20241212日 下午14301630

讲座地点:四川大学江安校区文科楼一区418会议室

 

主讲人简介:

张钊贻(Cheung Chiu-yee),澳籍华人,暨南大学中文系毕业,悉尼大学博士。2022年参与中国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域外鲁迅传播和研究文献的搜集、整理与研究(19092019)”(项目编号20&ZD339),担任英语世界组组长。主要研究鲁迅、鲁迅与尼采、尼采在中国。近年研究成果集中在鲁迅访港史实考订,及“鲁迅传统”等问题。主要编著有 Lu Xun: The ChineseGentle Nietzsche 2001)、增订中文版《鲁迅:中国“温和”的尼采》(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从〈非攻〉到〈墨攻〉—— 鲁迅史实文本辨正及其现实意义探微》(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辑注 Nietzsche in China: An Annotated Bibliography ANU, 1992);合作编订《鲁迅粤港时期史实考述》(岳麓,2007);主编《尼采与华文文学论文集》(新加坡:八方,2013);合编Lu Xun and Australia (Melbourne: Australian Scholarly, 2016)

讲座内容简介:

从“ 世界”的视野看,鲁迅与尼采的契合,关键是他们都认同或做了相似的文化或价值取向的选择。对于这个选择,讲者以“温和的尼采”来进行说明。所谓“‘温和的尼采’只是一种为个性自由和文化解放而斗争的人文传统和现代思潮的代称”,在西方传统中,这个象征远可以上溯到希腊罗马(相对犹太教、基督教的传统),中可以连接文艺复兴(相对于启蒙主义的工具理性),近可以跟“文化现代性”(相对于“物质现代性”) 接轨。所以,“鲁迅与尼采虽出现在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域,却代表了这种传统和思潮”,也因为如此,“从‘温和’的尼采走向鲁迅, 会走得很近。反之亦然。换言之,他们只是同一种传统与思潮在各自时代和地域中的产物”“温和尼采”这个“传统”,在现代中国尚可以找到,最明显的自然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但除此之外,要再上溯远一点,就有困难。中国文化毕竟受儒家长期的影响,跟希腊罗马和文艺复兴差异颇大。从鲁迅早期的《文化偏至论》 和《破恶声论》中可以看出,鲁迅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而且试图从“独尊儒术”之前的人的“精神” 去体现两者的共同性,使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精神与现代世界接轨。

 

主讲人照片:

张钊贻教授

支持学术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