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副研究员(专职科研)
学位:博士
邮箱:liyang8311@foxmail.com
研究方向:中国现代文学与思想;左翼文艺;大众读写文化;科学与文学
个人简介
李扬,1993年6月生,文学博士,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副研究员。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刊物发表论文近20篇,论文多次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出版学术专著2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四川省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等。

成果情况
专著
独著,《延安鲁艺诗人及其创作研究(1938-1945)》,新北: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19年。
独著,《民国乡村建设中的定县文学经验研究》,新北: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22年。
主要论文
《制造读本与成为读者——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的阅读试验》,《文学评论》,2024年第3期,CSSCI;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出版业》2024年第9期全文转载。
《<在新的崛起面前>的“历史化”考察》,《文艺研究》,2022年第11期,CSSCI
《“运动”的另一种轨迹——作为“白话小说”的<一日>》,《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CSSCI;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22年第7期全文转载。
《地方路径视野下的延安文学——重探鲁艺诗歌生产的文学史意义》,《探索与争鸣》,CSSCI,2022年第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22年第4期全文转载。
《“抵抗”的多义性——上海沦陷时期师陀的“遗民”身份重构》,《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4年第48辑,CSSCI
《定县平教会的“词本位”教学及其思想意涵——兼谈20世纪30年代孙伏园对鲁迅思想的接受与限度》,《励耘学刊》,2021年第2期,CSSCI
《“成都模式”与文学研究视野的地方化》,《当代文坛》,2020年第2期,CSSCI
《语言·文学·历史——“文本内外:语言形式与中国现代文学”学术论坛综述》,《学术月刊》,2020年第2期,CSSCI
第二作者,《“鹦鹉救火”——抗战时期胡适的和战观辨析》,《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7年第11期,CSSCI;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8年第2期全文转载。
第二作者,《抗战文学研究的关键词》,《文艺争鸣》,2020年第7期,CSSCI
第二作者,《理想同构中的裂隙——论革新后<小说月报>三位主编对于翻译诗歌的选刊》,《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17年总第20辑,CSSCI
《在闭锁与敞开之间写作——路也新世纪以来诗歌研究》,《诗探索》,2017年第7期。
《“失败”的经验与“拯救”的智慧——从天蓝诗歌的修改谈起》,《汉语言文学研究》,2017年第2期。
《历史转捩点上的青春“拾遗”——以艾芜小说<我的青年时代>为中心>》,《宜宾学院学报》,2020年第11期。
获奖情况
2024 四川大学优秀科研成果奖
2024 四川大学年度课堂质量优秀奖
2024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科研优秀奖 优秀青年教师奖
2022 四川大学优秀科研人才奖
2022 四川大学优秀科研成果奖
2022 主讲《中国现代文学》课程获四川大学教学创新示范教师奖
2022 四川大学第六届教师教学创新竞赛二等奖
2022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优秀教师奖 优秀青年教师奖
2021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师教学创新竞赛一等奖
2020 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2017 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科研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0世纪30年代左翼文学大众阅读的情感政治研究”,2025年,20万元,主持。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民国乡村建设中的四川文学经验研究(1931-1949)”,2023年,5万元,主持。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地方路径视野下延安诗歌的生成机制研究”,2022年,5万元,主持。
四川大学“从0到1”创新研究项目:“民国乡村建设中的定县文学经验研究”,2022年,5万元,主持。
四川大学专职博士后研发基金项目:“民国时期华北乡村建设中的文学教育研究”,2021年,8万元,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