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第九届中国数据新闻大赛(决赛)完满落幕,我院学生参赛作品《数说 巴黎奥运中的中国制造力量》《蜀道不再难:“四好公路”穿天堑——阿布洛哈村的通路故事》《符汇华韵:跨文化传播视域下中华符何以“出海”又“出彩”》分别斩获“最佳数据驱动奖”“最佳数据可视化奖”和“最佳传播力奖”,作品《当所有空间都重叠:学者&妈妈的生存图鉴》获优秀奖。
作品《数说 巴黎奥运会中的中国制造力量》指导老师为雷子慧老师,作者为硕士2023级新闻与传播专业的彭丽霏、彭琦琪。该作品聚焦巴黎奥运会和中国制造,由浅入深,以小见大,由赛场上的中国制造,引申至中国制造企业的生产和创新能力。作品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概括巴黎奥运会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深入展示巴黎奥运会赛场上的中国制造身影,以及国内的“奥运经济”热;第三部分进一步延伸,探讨中国制造出海热的趋势。团队收集政府发布的公开信息、权威调研报告、社交媒体平台内容等,力求提升作品的权威性和准确性。作品旨在通过数据可视化的方式,展示巴黎奥运会中作为积极贡献的中国制造,激发民族自豪感,彰显中国在全球舞台上的重要影响力。团队对于新闻数据的敏锐捕捉获得评委一致好评,获得“最佳数据驱动奖”。
《数说 巴黎奥运会中的中国制造力量》作品封面
作品《蜀道不再难:“四好公路”穿天堑——阿布洛哈村的通路故事》的指导老师为操慧教授、刘娜副教授,作者为本科2021级新闻学专业李汶眙、袁露、丁育、蔡欣月。作品抓住“四好公路”重要批示提出十周年这一时间节点,紧扣国家乡村振兴宏观规划,用数据可视化和网页交互讲述中国最后一个具备条件通硬化公路的建制村——阿布洛哈村的通路故事。在阿布洛哈村的微观叙事之中,穿插过去十年间四川省农村公路建设的宏观历程与整体成就,宏观微观双线交织,描摹出四川省农村公路建设现状和未来发展。在作品孵化期间,团队成员与指导老师反复打磨,在叙事框架搭建、数据收集呈现、网页视觉设计等方面不断改进,旨在呈现出作品的最佳效果。最终,作品在决赛答辩现场凭借可视化呈现的巧思获得“最佳数据可视化奖”。
《蜀道不再难:“四好公路”穿天堑——阿布洛哈村的通路故事》作品封面
作品《符汇华韵:跨文化传播视域下中华符何以“出海”又“出彩”》的指导老师为宋耀老师,作者为本科2022级新闻学专业的郭怡辰、肖睿涵,本科2022级广告学专业的高羽彤,本科2022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杨瑾,本科2022级电子信息专业的许琦耀。作品采用数据驱动的研究方法,将中华传统文化符号置于全球文化交流的语境中进行考察,量化分析四大国际主流媒体平台的传播数据样本,构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指数体系,将抽象的国际传播效果具像化、可视化为简单直观的传播指数排行榜单。不仅关注已取得较好国际传播成效的Top10符号及其背后的“中国形象”,还从中窥探出中华文化符号成功“破圈”的国际传播路径。同时,通过跨文化比较,揭示了不同文化背景下受众对文化符号的接受程度与解读差异,提炼并通过典型案例解读出文化误读、文化折扣、文化挪用这三类跨文化传播难点。作品提出中华文化符号国际传播的柔性叙事策略,助力中华符号“出海”又“出彩”,获得评委老师的认可,获得“最佳传播力奖”。
《符汇华韵:跨文化传播视域下中华符何以“出海”又“出彩”》作品封面
作品《当所有空间都重叠:学者&妈妈的生存图鉴》的指导老师为刘娜副教授和杨珊老师,作者为硕士2023级新闻学专业王皓珂,硕士2022级传播学专业伊靳涛,本科2022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饶天悦,古偲博,本科2023级广告学方若瑶。作品抓住生育话题这一国家政策关键议题,剖析女性学者所面临的学术与家庭的双重压力,旨在将这一隐身的关键群体带入公众视野。作品通过数据收集和分析发现学者妈妈们的核心困境在于学职和母职的“重叠空间”——学术空间要求她们全力投入科研,而家庭空间则期待她们成为全职母亲。两种“贪婪机构”的对立期待在时间和心理上逐步挤压妈妈们原有的生存环境,从而形成了压迫性的现状。结合女性学者学术生命周期断层、母职冲突与身心健康等方面,作品以成为格子间的“家”与妈妈们特殊的“仓鼠轮”呈现动态变化的数据模型,体现女性学者在“家”这一空间中的身份建构。作品凭借选题的新颖独到和切实的人文关怀获评优秀奖。
《当所有空间都重叠:学者&妈妈的生存图鉴》作品封面
据悉,本次大赛在九省通衢,江城泽国的武汉举办,吸引了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等380余所高校,以及新京报、新浪网、财联社、等二十余家单位共2000余支队伍参赛。经过激烈角逐,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暨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吉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新京报(业内)、河南广播电视台大象新闻(业内)等22个优秀数据新闻作品获得一等奖。
文|李汶眙 彭丽菲 郭怡辰
编辑|操慧
审核|银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