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多支“三下乡”社会实践队赴四川省甘洛县海棠镇和山东省淄博市江西道村等地开展调研,发挥学科优势,聚焦文旅融合、民族团结、乡土教育、养老服务等主题进行实地走访和创意写作,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智慧。
校地联动润海棠 多级同心助振兴
学院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银浩,工会主席张朝富带领的“海棠花开,彝乡同行”实践队在四川省甘洛县海棠镇调研期间,发挥新闻采访和文学创作的专长,走访城乡居民,记录淳朴民风,为当地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建言献策。

海棠镇工作人员陪同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队走访当地景点及历史遗迹
在海棠镇工作人员肖礼正的陪同和讲解下,实践队参加了非遗文化游园会,体验民风民俗。队员们实地走访旅游环线,途经新街子桥、红军栈道等景点和千佛寺、“将源”石刻等地标性历史遗迹,记录图文信息,整合文献资料,策划撰写景点解说词,为当地文旅资源开发提供新思路。
实践队与甘洛县原文联主席李靖忠、甘洛县原文化局工作人员赵建敏一起开展座谈。李靖忠说:“海棠镇是茶马古道和灵关古道的必经之路,希望同学们写出海棠古镇的历史风貌和经济文化繁荣发展。”赵建敏向实践队讲述了甘洛彝绣和尔苏藏族还山鸡节等当地著名非遗文化。实践队员们表示将广泛收集素材,认真梳理和提炼,创作出有感染力的“海棠故事”,助力当地文旅宣传。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三下乡”实践队与甘洛县相关部门交流座谈
甘洛县委常委、副县长、四川大学挂职干部王晖说:“近年来,驻村干部积极开展困难帮扶工作,发展县域旅游,海棠镇已形成以第二产业为主、文旅产业助力经济发展的新格局,改善了当地人民的生活。”

实践队成员与尔苏藏族同胞合影
乡土淄博识中国 创意写作谱新篇
学院康宇辰副研究员,傅珩老师带领的“认识乡村与书写淄博”实践队在山东省淄博市江西道村开展实践期间,通过多学科视角聚焦乡村养老与社区教育议题,探索因村因地制宜的乡村建设路径,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实践队在江西道村举办夏令营,和孩子们一起参加游园会
实践队参观村党建文化长廊,了解江西道村发展脉络和治村经验。成员们举办“江西道小主人”夏令营,在结合自身专业特长开设的各类课程中走近孩子,融入乡村。实践队通过考察当地养老公寓的集中优势,长者食堂的放心餐食和文体活动等梳理总结出可持续养老模式,并根据老人们的需求为当地相关部门提出开展健康讲座、安装应急呼救装置等切实可信的建议,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三下乡”实践队在江西道村调研
(文字:王一霖 图片由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