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学院、出版学院)!

教学科研

Science teaching and research

教研及工会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教研及工会活动 > 正文

四川大学与重庆文理学院合办“博物馆与文化遗产研习营”

发布时间 :2019年05月20日 浏览量 :

2019517日至18日,为期两天的四川大学—重庆文理学院“博物馆与文化遗产研习营”圆满举办。研习营由中国多民族文化凝聚与国家认同协同创新中心、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与重庆文理学院联合主办。此次活动邀请了重庆文理学院40名本科生参加,四川大学文学人类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的硕、博士研究生担任助教,加强了川渝两地的教学协同,进一步提高了两校学生对多民族文化遗产的专业认知。

 

    517日上午,四川大学—重庆文理学院“博物馆与文化遗产研习营”在四川大学文科楼二楼阶梯会议室举行了开营仪式,由我院文学人类学博士生陈海龙主持。中国多民族文化凝聚与国家认同协同创新中心副秘书长、文学人类学教研室主任李菲副教授致辞。重庆文理学院文化遗产学院副院长李景国向主办方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和协同创新中心等机构表示感谢。协同创新中心办公室主任邱硕副研究员、重庆文理学黄禹老师、罗秋雨博士、张锦芳博士,意大利佩鲁贾访问学者艾莲出席了开营仪式。

活动期间,中心学者为研习营师生带来了四场与博物馆相关的报告,阐述了进入和研究博物馆的不同视角。邱硕副研究员以成都城与宽窄巷子的历史空间变迁,以及宽窄巷子在现代的修复、改造为基础,讲述了城市空间的实践变迁与新表述空间。访问学者艾莲以意大利的生态博物馆——圣阿纳托利亚的麻博物馆为例,展示了麻从生长到加工的完整的过程,以及麻在人们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用途,同时展示了改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扩展了对生态博物馆的基本认知和理解。梁昭副教授主要结合成都博物馆和广西壮族三月三节庆活动,讲述其中的声音如何被展示,区分了声音的层次和功能,提出思考什么样的声音值得被记忆以及有什么更好的方式展现它。徐新建教授结合成都望江公园和薛涛纪念馆,阐述了文化空间的关联问题,提出空间承载文化,文化生产空间的观点。参加讲座的两校师生积极参与、热情讨论,学习氛围浓厚。

此外,研习营还安排了学生个案讲习。文学与新闻学院硕士生张婉霏以成都娘娘庙为案例,讲述历史空间和文化遗产的关系;硕士生斯马徽晗从认知方式讲述如何以博物馆的方法进入“台湾”,针对两个主题发言,硕士生王玲玲和邓瑶进行了评议。主题研讨之外,研习营同时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助教们提供了《博物馆之夜:金面王国》、《我在故宫修文物》、《大英博物馆修复唐代敦煌巨幅刺绣过程》三个纪录片作为案例,营员分为五组互相提问并回答,提高了营员的参与度。期间,研习营还组织大家前往四川大学博物馆、四川省博物馆、望江公园等处进行现场学习,在实地感受地方文化的同时,与人类学博物馆叙事研究进行有机结合。

本次研习营活动增强了两校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开阔学术视野,提升思维能力;并且提供了一种协同教学的新模式,为两校教学合作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文图:朱姝亭 张婉霏

责编:操慧 邱硕 夏迪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