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学院、出版学院)!

交流合作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学术交流

当前位置: 首页 > 交流合作 > 学术交流 > 正文

全国新闻传播教育2022年学术年会论坛回放 | 院长论坛一:新闻传播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趋势

发布时间 :2022年11月14日 浏览量 :

20221112日,中国新闻史学会新闻传播教育史专业委员会、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年鉴编委会2022年学术年会顺利举办。下午,学术年会主题论坛之院长论坛一:新闻传播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趋势”在线召开。此次论坛由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副院长胡易容教授主持,湖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彭祝斌教授评议。来自河北大学、中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广州体育学院、辽宁大学、中南民族大学、鲁东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作了主题发言与对话交流。


参会嘉宾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副院长胡易容教授主持论坛

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韩立新教授发言


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韩立新教授以《离洞论:兼谈媒体的趋势》为题发言。通过对媒体内容呈现与网民使用行为特征的分析,他阐释了“离洞”的含义与目的,即资本借由“有意思”的内容与盲盒性的传播方式激发用户欲望,从而使人的注意力与知识分离,达到服务于对利润追逐的目的。对于如何消除“离洞”,韩立新教授认为应当使新闻传播重回文化大道,以文化发展消弭利欲膨胀。

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白寅教授发言


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白寅教授围绕《新文科理念下高层次融媒体人才的培养》作了主题发言。他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时代背景,强调当下应该培育能够承担历史新使命、掌握融媒发展新技术、具备履行融媒体广泛社会功能新能力的“三新”传媒人才。谈及培养方式,白寅教授从新文科的培养理念出发,提出了“以价值观培育为引领、以协同育人机制为驱动、以学科深度融合为赋能”的数字出版人才培养模式。他认为构建多学科深度融合的教学体系与融媒体协同创新联盟,有效结合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加强文理融通与课程教材建设,都是培养新型文科专业人才的有效路径。

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周宏刚教授发言


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周宏刚教授以《智能传播时代新闻课程体系的三重逻辑》为题,分别从理论、技术、实践三个层面论述了智能传播时代背景下的新闻传播教育改革。围绕高度媒介化的社会现状,他提出高校的传媒教育理应以课程体系改革为中心,重新配备教学资源,建立适应智能传播需要的课程体系与理论体系,在坚守人文精神与价值追求的同时,充分利用社会化媒体资源,通过搭建特色跨界实践平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与技术思维。

广州体育学院传媒学院院长肖灵教授发言


广州体育学院传媒学院院长肖灵教授、副院长廖慧平教授在《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教育实践教学路径及典型案例探究》主题发言中,提出了对学科教育与人才培养的新思考。两位教授结合广州体育学院传媒学院“一体两翼”的办学理念与典型案例,向与会者分享了实践教学的三条基本路径,即搭建强基础的复合实践平台、重提高的第二课堂实践平台、求创新的专业大实习实践平台,在传授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辽宁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程丽红教授发言


辽宁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程丽红教授以《新闻传播教育的本体反思》为题发言。在溯源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历史的基础之上,她阐释了新闻史研究中的“本体迷失”观,并由此重申了学科交叉融合背景下确立新闻“本体”的重要意义。新媒体技术深刻改变了媒介环境与新闻内涵,在此背景之下,程丽红教授认为应当利用扎实的新闻史料建设新闻传播学科的文献学课程体系,通过实现新闻学概念和观念体系的科学化,为新闻传播教育建立逻辑起点。


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陶喜红教授发言


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陶喜红教授从融合创新的办学经验出发,提出了数字人文传播视阈下“四链互嵌”“四能互融”的创新人才培养理念。他指出,对于教学改革应以开发课程链、搭建平台链、建立知识链、完成成果链为核心思想,以全景式教学体系、集成化资源共享平台、模块化人文知识体系、阶梯式能力培养计划为具体路径,着重提升学生的数字人文采集能力、创作能力、展示能力、批判能力。


鲁东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张成良教授发言


鲁东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张成良教授的主题发言为《从技术可供性视角看融媒体人才培养》。他以理论切入,认为融媒体传播具有便携性、可获取性、可定位性、多媒体性的可供性框架,因此新闻传播教育需要相应地培养具有行业视角、社会视角、全媒体视角与叙事能力的全能型人才。为此,他从高校形态、传媒主体形态、项目技术形态三方面提出了数条融媒体人才培养路径,在新闻实践、虚拟时空形态、现实红色地标等时空维度丰富了新闻传播教育的实践模式。


湖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彭祝斌教授评议


主题发言结束后,湖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彭祝斌教授进行评议。他认为参会嘉宾的主题发言内容丰富,精彩纷呈,既展示了其躬身实践的经验智慧,也为透视当下新闻传播教育的现实图景提供了多元视角。在新技术发展与传媒生态发生革命性变化的背景之下,他进一步指出,新闻传播教育应当就如何契合新文科人才培养要求,如何建造数字化时代的学科体系和知识体系,如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等问题进行深入探索与实践。


采写 | 吴海琳 苗艺涵 蒲可意

责编 | 操慧

审核 | 胡易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