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学院、出版学院)!

交流合作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学术交流

当前位置: 首页 > 交流合作 > 学术交流 > 正文

全国新闻传播教育2022年学术年会论坛回放 | 教育论坛一:新闻传播教育学科史论研究

发布时间 :2022年11月14日 浏览量 :

20221112日,中国新闻史学会新闻传播教育史专业委员会、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年鉴编委会2022年学术年会顺利举办。下午2:30分,学术年会主题论坛之教育论坛:新闻传播教育学科史论研究”在线召开此次论坛由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朱天教授主持,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党委书记张丽萍教授评议。来自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重庆大学、河北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广西大学、西南石油大学、黑龙江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作了主题发言与对话交流。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朱天教授主持

 

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孙瑞祥教授发言

 

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孙瑞祥作了《口述历史:我与传播学家威尔伯·施拉姆的一面之缘》的主题发言。在发言中,他详细地回顾了美国著名传播学家威尔伯·施拉姆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访华的过程,以及自己当年与施拉姆相见的一面之缘。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齐辉教授发言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齐辉以《日本侵华殖民新闻教育探微—以日伪北京“中华新闻学院”为中心》为题进行了发言。他先后列举了“中华新闻学院”的创设与日伪的监管、“中华新闻学院”殖民教育的实施以及“中华新闻学院”殖民教育的终结相关的历史事实,最后提出,只有牢牢掌握住新闻教育的指导权和主动权,践行为国服务的使命担当,才能在复杂的国际舆论斗争当中立于不败之地。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高金萍教授发言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高金萍教授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全球传播取径》 为题进行发言, 讨论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内核与肌理,阐释了其对外传播的世界意义与现实意义,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这种精神谱系对外传播的路径和策略。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博士生毕璐健发言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博士生毕璐健以《政治导向与专业理念之下的新闻教育理念与发展探讨》为题进行发言,她辩证分析了此前流行的“新闻无学”的学界观点,并从政治导向、专业理念和技术层面三个维度,深入探讨了在政治背景与专业技术相关因素作用下,中国新闻教育理念的发展。

 

光明日报教育部主任编辑、北京大学博士生教育学院博士生柴如瑾发言

 

光明日报教育部主任编辑、北京大学博士生教育学院博士生柴如瑾以《“部校共建”新闻学院模式的生成及其制度化:历史与肌理》为题进行了发言。她首先阐释了建国以来我国部校共建新闻学院历经的四个不同阶段,分析了部校共建模式的生成机制以及制度化特征。她认为,在新时代,部校共建的模式已经沿着学校与学科的等级体系、省市区的行政体系呈现出推广、深化和扩散的特征。

 

河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金强教授发言

 

河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金强教授以《巴基斯坦传媒高等教育的语言配置与选择》为题进行了发言。他从加强中巴高水平互信、中巴媒体和文化交流实际操作、 中巴传媒教育交流、国别和区域研究的走深做实等研究缘起出发,阐释了语言是如何作为意识形态和媒体表达的理论框架发挥作用的,并得出结论,在巴基斯坦的预言配置中乌尔都语虽然占比较小,但其能成为国家官方语言,有着明显的促进国家团结的作用。同时,传媒机构使用的语言虽然多样,但仍以乌尔都语的占比较大。因此,在中巴两国的经典互译中,希望更多能以乌尔都语展开。

 

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赵伯翰发言

 

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赵伯翰以《从1983-1984——追溯中国高校新闻教育崛起与塑形》为题进行发言。他从20世纪80年代的社会环境变化的背景出发,探讨了中国80年代新闻教育发展的内因,主要包括行政力量的参与、业界发展的需求、学科内部进步以西方学科发展成果等等,并进一步介绍了发展的具体情况。他认为,新时代的新闻教育事业应该以19831984年的新闻发展为鉴,推动业界与学界的合作,构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结构。

 

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陆雪雯发言

 

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陆雪雯以《广西大学新闻传播教育发展50年述略》为题,分析了广西大学五十年来发展的轨迹和脉络,介绍了广西大学五十年来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特点、思路和贡献。同时,她阐释了广西大学在新闻传播教育方面需进一步调整改进的地方,如师资队伍数量需要增加、队伍结构需要改善、科研需要新一步凝练特色、做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和中国—东盟区域传播等。

 

河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彭翠副教授发言

 

河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彭翠副教授以《新华社记者郭超人:作为新中国基层记者的角色使命》为题进行发言。她从记者郭超人的生平事迹出发,介绍了这位新中国基层记者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坚持用事实说话、坚持新闻价值的工作事迹,并介绍了郭超人《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等一系列代表性作品。

 

西南石油大学党委宣传部皮璟璇发言

 

西南石油大学党委宣传部皮璟璇以《基体转换、横向整合与开放重造:新闻传播学科学术影响力提升研究》为题展开发言。他首先分析了当前新闻传播学科的“学科焦虑”,并提出采取概念重估、理论重组和范式重造的方式展开应对,并提出,国内新闻传播学科只有通过不断对中国新闻传播具体经验和历史展开认知,才有望上升到对人类新闻传播普遍道路的理解。

 

黑龙江大学新闻学院姜德锋副教授发言

 

黑龙江大学新闻学院姜德锋副教授以《论新闻学科的支撑作用—以同外语学科的相互关系为例》进行了发言。他认为,新闻学已成为国内外语院校学科发展的重要部分,借力新闻传播学科是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他提出,新闻传播学对外国语言文学的助力,大致可以从理论成果的研究助力和对外舆情研究等方面发挥作用。

 

内蒙古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张丽萍教授展开评议

 

各高校学者发言结束后,内蒙古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张丽萍教授进行了详细的回顾和点评,并欢迎各位老师学者到内蒙古大学进行学习交流。

 

 

图文 | 孙振博、李梓涵

编辑 | 张诚

责编 | 操慧

审核 | 朱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