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余旸 副研究员
主持人:康宇辰 副研究员
讲座时间:2024年11月25日 下午15:00-17:00
讲座地点:四川大学江安校区文科楼一区418会议室
主讲人简介:
余旸(余祖政),出生于河南信阳,1999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2003—2010年就读于北京大学现当代文学专业,曾在美国威廉·玛丽学院访问(2017-2018),并任北大文研院、浙大高研院驻访学者,现为西南大学新诗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致力于社会思想史视野下的现当代诗歌研究,并以相当精力关注新时期以来社会学术思想文化变迁。出版诗集《还乡》(2015),著有《“九十年代诗歌”的内在分歧——以功能建构为视角》(2016),并与贺照田等合著《人文知识思想再出发》(2018),曾获2007年刘丽安诗歌奖,《中国诗歌评论》丛刊评论奖,2017年重庆文学和艺术奖。
讲座内容简介:
这次报告涉及的对象卞之琳先生,一般公认为中国现代优秀的象征主义诗人,但这一头衔指向的是抗战爆发前那位写作《圆宝盒》、《白螺壳》的诗人。1937年抗战爆发后,卞之琳的写作题材与读者对象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早期个人的人生感悟,转向“在邦家大事的热潮里面对广大人民而写”,更准确地说,这一时期的卞之琳面临着如何“面对历史”而写的挑战。通过对卞之琳与吴伯萧两篇文本进行细读与比较,本次报告试图实现文学与历史的相互打开,揭示出卞之琳将“历史作为象征”的艺术特质。
主讲人照片:
支持学术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