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8日至14日,由四川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与中华文化全球传播”学科群首席科学家曹顺庆教授带队,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副院长胡易容教授、国际英文期刊Comparative Literature: East and West编辑部主任庄佩娜副研究员、博士生杨清,前往匈牙利科学院人文科学研究中心文学研究所进行交流,并商定双方合作事宜。
协议签订现场
为进一步推动双一流学科建设,促进我院国际交流与合作,经四川大学校长李言荣院士授权,以曹顺庆教授为代表的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与以GáborKecskeméti教授为代表的匈牙利科学院人文科学研究中心文学研究所签订了合作协议,旨在通过院校教职员/研究人员、研究生和技术管理人员的互派交流,互通各自相关国际研究项目计划,探讨开展联合研究的可能性,进一步促进文学领域的国际学术合作。
双方具体合作形式包括:互派访问教员/研究人员参加会议、教学和/或研究活动(不超过1学年),并为双方访问人员提供适当的研究条件及场地;派遣我校研究生前往匈牙利科学院人文研究中心文学研究所进行访问学习(不超过1学年);互派双方技术与管理人员参加交流计划等。
曹顺庆教授
访问交流期间,曹顺庆教授、胡易容教授、庄佩娜副研究员、博士生杨清应邀参加匈牙利科学院人文科学研究中心文学研究所举办的“变异与世界文学:第二届中匈双边文学研讨会”(“Variation and World Literature:2nd Sino-Hungarian Workshop on Literary Studies”),并在大会上发言。
曹顺庆教授在会上就“变异学理论:走向比较文学新理论”(“Variation Theory: Toward A New Theory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进行发言,内容涉及:变异学的定义、比较文学可比性的转变、变异的发生方式以及变异学的意义四个问题,反响强烈,引发学者热烈讨论。
交流现场
胡易容教授就“从文学幻象到媒体拟像:走向全球传播时代的符号形象学”(“From Literary Illusions to Media Simulacra: Toward a Semiotic Imagology in the Era of Global Communication”)发言,主要围绕全球传播语境中的符号形象学展开讨论,以“形象”为关键词,梳理了从古至今的符号形象,并与文学研究、新媒体相结合,引发学者热议。
庄佩娜副研究员就“普遍性、异质性与世界性:中国比较文学比较的意义”(“Universality, Heterogeneity, and Worlding: Meanings of Comparison in Chinese Comparative Literature”)发言,追溯了中国比较文学史上可比性的历史演变,凸显中国比较文学为世界比较文学所做出的特别贡献,以突破当前西方比较文学所面临的困境。
会议合影
此外,匈牙利科学院GáborBezeczky教授围绕语言系统中的变异现象展开讨论,发言题目为“变异的变异体”(“The Varieties of Variation”);匈牙利科学院BélaHegedüs教授以“象征”为切入点发言,发言题目为“象征性思维与文学的诞生”(“Symbolic Thinking and the Birth of Literature”);匈牙利科学院SándorHites教授基于学界热议的文学版权问题展开论述,发言题目为“谁拥有世界文学?《共产党宣言》中的市场化与共同占有”(“Who Owns World Literature? Marketization and Common Possession in the Communist Manifesto and beyond”)。会议讨论环节由匈牙利科学院教授、Neohelicon主编PéterHajdu主持,中匈双方学者就变异、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等相关议题展开讨论与对话,共同探讨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相关前沿问题,推动了中匈双方的学术交流。
参观匈牙利科学院与匈牙利图书馆
交流期间,曹顺庆教授一行还参观了匈牙利科学院人文研究中心及其图书馆,就我校双一流学科群战略合作事宜进行交流,并围绕双方合作的具体安排与进程推进交换了意见,双方将围绕跨文化交流展开学术合作。胡易容教授就教授互访、学术会议举办、留学生交换等议题与对方交换意见,并达成了互派、互访的学术合作协议。庄佩娜副研究员就国际期刊的创办思路与对方期刊编辑部展开交流,以进一步推动双方在期刊管理、运行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博士生代表杨清与对方博士生就比较文学、东西诗学的研究问题展开讨论,并交流了学习心得。
采写:杨清
摄影:胡易容
编辑:杨婷 诸葛纯 曾琦 刘雨凡
责编:操慧 曾元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