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学院、出版学院)!

师资阵容

Faculty lineup

博士生导师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资阵容 > 教授(研究员) > 博士生导师 > 正文

郑阿财

发布时间 :2019年03月03日 浏览量 :

职称:教授

导师情况:博士生导师

学位:博士

邮箱:nhdh5770@163.com

研究方向:敦煌学、俗文学、中国佛教文学、域外汉文学

IMG_256

个人简介

1951年生,中国台湾台北人。1982年获文学博士。先后任教中国文化大学、中兴大学、中正大学、南华大学。曾任日本东京大学访问研究教授、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访问研究教授、日本国际佛教学大学院大学讲座教授等,现为四川大学讲座教授。

成果情况

1.专著:

《敦煌佛教文学》,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13.12453页。(ISBN:978-7-5423-2383-5)

《郑阿财:敦煌佛教文献与文学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10434页。(ISBN:978-7-5325-6040-0)

《见证与宣传: 敦煌佛教灵验记研究》,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2010.07337页。(ISBN 978-957-17-2116-3)

与朱凤玉合著:《开蒙养正:敦煌的学校教育》,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7.12152页。(ISBN 978-7-5423-1526-7)

与朱凤玉合著:《敦煌蒙书研究》,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2.12461页。(ISBN 7-5423-1036-8)

2.论文:

2020.01,〈《开蒙要训》的语文教育与知识积累〉,《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1,页1-12(ISSN:1001-5035)

2019.08,〈从敦煌本《华严经》论晋译五十卷本与六十卷本的相关问题〉,《2019华严专宗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北:华严莲社,页1-28

2019.08,〈教别裁《辩才家教》校释及综论〉,《童蒙文化研究》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页66-87(ISBN 978-7-01-020995-1)

2019.02,〈旅顺博物馆藏新疆出土《注维摩诘经》残卷初探〉,《丝绸之路与新疆出土文献:旅顺博物馆百年纪念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页171-208(ISBN 978-7-10113681-4)

2019,〈俄藏敦煌写卷ф.102《维摩经疏》研究〉,《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年第2期,页108-117(ISSN:1006-0766)

2018.12,〈敦煌学与吐鲁番学从比翼齐飞到分进合流〉,《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91期,页189-192 (ISSN:1004-3926)

2018.06,〈国际传播视野下蒙书的流传与中华文明〉,《国际汉学研究通讯》第十六期,北京大学出版社,页109-133(ISBN 978-7-301-29638-7)

2018.06,〈写本原生态及文本视野下的敦煌高僧赞〉,《敦煌学辑刊》20181期,页15-29(ISSN 1001-6252)

2018.06,〈从敦煌吐鲁番文献看唐代学童的诗学教育〉,《童蒙文化研究》第三卷,页3-23。北京:人民出版社(ISBN 978-7-01-019434-9

2018.01,〈中国蒙书在汉字文化圈的流传与发展〉,《首都师范大学学报》018:1(总240期),页21-24ISSN 1004-9142

2018.01,〈单注到集:从敦煌吐鲁番写本遗存看僧肇《注维摩诘经》的流传〉,《佛光学报》,新四卷·第一期,页99-139ISSN 2414-3006

2018.01,〈段文杰先生對我在敦煌學研究上的啟發〉,《敦煌研究》20176期(總166),頁14-20(ISSN 1000-4106)

2017.12,〈东亚文献与敦煌文学中的佛教无常世界—以九想观诗为中心〉,《中国俗文化研究》14辑,四川大学出版社,页57-86(ISBN:978-7-5690-1437- 2)

2017.07,〈敦煌写本《维摩义记》抄写年代及系统分析〉,《佛光学报》,新三卷‧第二期,页1-40(ISSN 2414-3006)

2017.04,〈从敦煌佛教文献、壁画论佛经绘图形式与功能之发展〉,《敦煌学辑刊》20171期,页45-59(ISSN 1001-6252)

2017.02,〈敦煌写本《隋净影寺沙门惠远和尚因缘记》研究〉,《敦煌研究》20171期(总161),页59-69(ISSN 1000-4106)

2016.12,〈从单注到合注:中古丝绸之路上《注维摩诘经》写本研究〉,《唐研究》第22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页1-26(ISBN:978-7-301-27813- 0)

2016.08,〈中国传统蒙书在汉字文化圈的传播与接受〉,《童蒙文化研究》第一卷,页33-50。北京:人民出版社(ISBN 978-7-01-016489-2

2016.07,〈唐代汉字文化在丝绸之路的传播〉,《浙江大学学报》(人 文社会科学版) 463期,页5-17。(ISSN.1008-942X.CN33-6000/C.2016.01.071)又载2016.10,〈唐代汉字文化在丝绸之路的传播〉,中国人民大学书报数据中心

《语言文字研究》2016:10,页109-122(ISSN.1001-3261.CN11-4317/H)

2016.09,〈唐代汉字文化在丝绸之路的传播〉,《历史与社会》(文摘)2016:3,页21-22(ISSN.1001-3261.CN11-4317/H)

2016.07,〈黃永武先生與敦煌學及其敦煌唐詩研究之成就〉,《敦煌研究》20163期(總157),頁132-140(ISSN 1000-4106)

2016.03,〈日本敦煌变文研究的问题意识与贡献〉,《敦煌写本研究年报》10,页177-189(ISSN:1882-1626)

2016.01,〈杏雨书屋《敦煌秘籍》所见《维摩诘经》及其相关文献〉,《佛光学报》新二卷‧第一期,页1-33(ISSN 2414-3006)

2015.12,〈变相与变文关系论争平议〉,《新国学》12,四川大学出版社,页1-20。(ISBN 978-7-5614-9213-0)又《第一届饶宗颐与华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济南:齐鲁书社,2016.05,页20260-270(ISBN:978-7-5333-3436-9)

2015.09,〈《佛顶心大陀罗尼经》在汉字文化圈的传布〉,《敦煌学辑刊》2015 3 期,页1-9(ISSN 1001-6252)

2015.06,〈从敦煌文献看日用字书在东亚汉字文化圈的容受--以越南《指南玉音解义》为考察中心〉,《中国俗文化研究》第10辑,页3-17(ISBN13: 9787553105765)

科研项目

代表性项目:

“晋唐高僧因缘传整理与研究”,独立主持。项目批准号:15JJDZONGHE014

其它情况

敦煌学国际联络委员会委员、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理事、台湾中国唐代学会理事、台湾中国民俗学会理事、敦煌研究院兼职研究员、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童蒙文化专业委员会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