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6日,“元宇宙与超人类——万物互联与万物有灵”主题读书会于成都“未来之城”(The Next City)会议厅举办。会议由四川大学文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四川大学科幻研究院与华润置地“未来之城”联合发起,旨在探讨“当今大有席卷之势的元宇宙究竟是什么”,以及“21世纪的后人类如何续写自己的故事”等前沿议题。我院徐新建教授、梁昭副教授,文学人类学专业博士生姜佑怡、赵靓、李长津,硕士生严可健、王鹏、张逸云以及未来读书会成员参与演讲和交流。
“元宇宙与超人类——万物互联与万物有灵”主题读书会现场
“跨界对话”是本次读书会的亮点。它首先表现为阵地的转移。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关注“后人类”“数智文明”“元宇宙”等议题的学术团队,走出了校园,走进了成都的龙泉驿、走进了未来之城、走进了跨界交流的现实之中。其次,“跨界对话”还意味着交流群体的多元化。以往的读书会往往以师生为主体,而本次主题读书会,到场的有龙泉驿宣传部官员、有农业从事者、也有成都汽车城一汽大众的管理人员。我院师生是主讲人,同时也在一线的实践经验中回望理论、丰富理论。“在地化”的交流促使师生们走向了生活、走向了世界,也真正走向了学术交流的未来。徐新建教授强调,在这种学术生产阐释生活世界、生活世界反哺学术生产的交流之中,大学不仅得以和社会各界力量共同重建对地方的认知,也同时重建身处其中的我们自己。
开场时,主持人梁昭副教授介绍了到会的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的师生,并在简要概述本次推荐阅读书目的基础上引出“元宇宙”的话题。她深入浅出地向听众介绍了《数字化生存》《我们何以成为后人类》《未来简史》《数字文明与永续发展》四本理论著述以及《雪崩》《神经漫游者》等科幻小说,强调数字时代的洪流已经推动我们思考“后人类”如何生存的命题。梁昭副教授指出,“科幻小说”作为一种特别的文类,承担了“想象未来”的功能,并向现实输入了来自小说虚构的意象和话语——例如“元宇宙”。对此,徐新建教授补充指出,科幻小说的创作者往往不是“已死的作者”,而可以被视作“未来学家”。他们在小说中关乎未来、关乎人性的叙说,甚至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时代发展的趋向。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博士生姜佑怡发言
主讲人姜佑怡演讲的主题是《当我们谈元宇宙时,我们在谈什么》。她抛弃程式化的叙述框架,以漫谈的形式巧妙地衔接。姜佑怡谈到,“元宇宙”的前世应追溯科幻小说《雪崩》(Snow Crash),里面并不起眼的“metaverse”这一概念现在已经被技术资本重新挖掘、挪用与再阐释,从而拥有了新的内涵。信息化时代,没有人能够在“悬置的怀疑”中明哲保身,而必须躬身入局,思考“元宇宙”的意涵。姜佑怡揭示了“元宇宙”的实质是“对物理世界的信息升维”,随着技术的发展,隔在人与虚拟世界之间的“黑镜”(black mirror)将被逐步抽离,即将会诞生多种接入元宇宙的路径,而那些在前元宇宙时代被隐藏在界面背后的信息,也会更加广泛深入地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之中。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主动地从中筛选和获取有效信息,或许将成为每个人个体人格完善所必要的学习和训练的内容。
最后,姜佑怡指出:面对“元宇宙”这个被过度讨论的大热话题,人们应葆有冷静的思考,既不因偏见而盲目抗拒,也不因技术资本的鼓动而被裹挟。我们需要直面对于技术远景的种种不确定的焦虑,并坦然地带着这种焦虑去抵达未来生成的现场。
“元宇宙与超人类——万物互联与万物有灵”主题读书会现场
第二位主讲人赵靓以《数字地方与有灵之境——“元宇宙”激发的时空思考》为题,将“元宇宙”视为一种与物理时空并置交错的数字地方加以探讨。首先,赵靓指出数字时代的“地方”,如段义孚在《空间与地方》中阐述的那种“暂停”的产物与“依附”的机会一般,是一种存在的状态。因此,人们既可以于物理时空中“身在此处”,又能够在数字地方里“心系远方”。其次,赵靓以“谷歌城市”“网络凉山”“抖音大理”“科幻成都”等系列案例阐发了互联网与新媒介如何参与到数字地方的生产与认同之过程。再次,赵靓借用钱学森先生对VR(Virtual Reality)技术的翻译“灵境”,提出“元宇宙”是一个热概念,却非一种新技术。她强调文学人类学长期关注和探讨的元宇宙之“灵”的重要性,所谓“有灵之境”是技术对现实的虚拟,亦是文学以想象构筑的现实,由此激发的虚拟、想象、数据、技术的结盟叠加,将使人类在实存世界之外寻到诸多可能世界,进而获得更多样的存在感受与生命体验。
随后,徐新建教授对二位主讲人的发言作出评议。他肯定了二位主讲人对“元宇宙”的剖析,继而解读了何为“超人类”。徐新建教授阐释道,人类靠故事达成共识,然而21世纪的人类已经陷入了“零故事”的困境;但随着“数智时代”的到来,人类有望开启新的纪元。然而在“元宇宙”等虚拟技术的冲击下,本届人类——“智人”(Homo sapience)是否将通过人机结合或虚拟现实逐渐升华至下届人类——“数人”(digital man),最后演化为《未来简史》形容的“神人”(Homo-Deus)——超人类呢?徐新建教授还表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人类学,“数智时代”的人类学呼吁更为宏观的完整体系,强调田野对象的整合,以迎接“超人类”的挑战。此外,徐新建教授强调了将成都作为文化文本用心阅读的重要性——成都如同一本延续的大书,从三星堆的上古神话到文旅推动下的“五朵金花”,再到国家脱贫后的乡村振兴,成都包含了太多可以细读的故事,值得各界共同参与和讲述。
在讨论环节,与会嘉宾们积极回应,现场气氛十分热烈。一位农业技术管理人员提出了“人类由‘碳基’向‘硅基’发展,未来将会出现的伦理问题应该如何解决”的疑问;一位来自一汽大众的工程师贡献了他的一线经验——近十年来,流水线的工人正在被高精尖的科技机器人所替代;四川省社科院的张婷研究员则发出对数智文明的追问:“未来‘元宇宙’是否会成为一种新的精神鸦片?是否会将人类囚于虚拟世界之中?”龙泉驿区区委组织部冯宝副部长的补充为读书会画上了精彩一笔,他强调,地方政府十分重视未来读书会的活动,将会继续支持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读书研讨,并把它视为培育本地文化的重要一环。
“元宇宙与超人类——万物互联与万物有灵”主题读书会交流现场
在活动的最后,本次活动联合主持人、华润置地的王捷经理谈道:社区的意义不以造了多少高楼大厦为止,而是依靠大家的共建、共创、共享,立足成都本地文化,融入更多的真人、真事、真情。梁昭副教授总结了“元宇宙”和“读书会”的意义,即:不管“元宇宙”在多久以后会真正实现,虚拟世界已经改变了我们的世界;而面对这种未来,读书会仍将以“书”作为知识的喻象、以“会”作为面对面的交流形式,激发参与者的求知热情和思考动力。徐新建教授感慨道:“从修房子到造社会,商界与政府能够携手走进民众之间,加上学界参与,可望形成政-企-学的良性互动,共同筑造迈向实践的‘未来之城’。”
文|严可健、梁昭等
图|“读书会”提供
编辑|郑秋
责编|操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