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2日,中国新闻史学会新闻传播教育史专业委员会、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年鉴编委会2022年学术年会顺利举办。下午2:30分,学术年会主题论坛之“教育论坛三:新闻传播教学改革创新研究”在线召开。此次论坛由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徐沛教授主持,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赵建国教授评议。来自广东海洋大学、成都大学、河北大学、西南石油大学、江苏大学、中南民族大学、西北政法大学、乐山师范学院、西南政法大学、黑河学院、黄淮学院等高校的专家学者作了主题发言与对话交流。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徐沛教授主持
广东海洋大学新闻传播系学生李晓芸以《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背景下新闻传播学双语教学探索》为题作了报告。她指出,高等教育承担着为地方经济、文化发展服务的功能。通过选用原版英文教材实施双语教学,有利于在原著语境中准确把握新闻传播学理念。另外,双语教学可在一定程度上引入国外的新观点、新方法、新成果,有利于支持“一带一路”发展。最后,她分别从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条件支撑、调查研究等方面,对新闻传播学双语教学实践进行了说明与论证。
广东海洋大学学生李晓芸发言
黑河学院讲师、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生包学敏以《基于OBE理念下新闻采访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施》为题进行了发言。她分别从“反向设计”、“正向实施”、“有效传播”三个方面对以目标为主导的OBE理念思政教学进行了详细阐述,提出新闻传播教育不仅要培养适应当下新媒介发展变化的传媒人才,同时也要培养具有人文情怀、有品德和职业理想追求的新闻人才,更要发挥专业课程思政主渠道的作用,用课程铸魂育人,使传媒专业课堂成为思政育人的新阵地。
黑河学院讲师包学敏发言
成都大学讲师夏迪鑫以《拓展、重组与具象:元宇宙技术逻辑下新闻学专业教学中的CRSE模式分析》为题作了主题发言。她先介绍了元宇宙的到来,接着从四个方面论述了CRSE模式元宇宙技术对新闻教学的革新,分别是:教学理念拓展、教学资源重组、教学场景具象与教学评价多维。在此基础上,她提出,当下多元化、碎片化和主体性消解等问题频出,仅依靠新闻学传统的理论和静态的实例很难体现出元宇宙新闻场景的直观性。该新闻场景打造的是主体的、社会的、文化的、心灵的依托,回应的是新闻学专业教育连接现实的能力和水平。
成都大学讲师夏迪鑫发言
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宋巧丽副教授以《重返价值关怀:新闻传播研究方法教学中的思行转换》进行了主题发言,宋老师提出新闻传播研究方法在以往教学中重“方法”而轻“范式”,也即注重机械的方法、路径、技巧等程序性知识,较多忽略方法所直接关联的问题思维与理论关怀。在后来发展中,通过扩容问题域而导向的重“元理论”轻“精加工”,又往往因“操作化”思路的嵌入力度不足,促使学生盲目借用只知皮毛、不明其里的质性研究方法作为经验数据收集工具。对此,方法课教学因发扬文科同学的理论积累与主体意识,从养成学生规范化、专业化的思维习惯入手,培育学生在看待社会问题时的理性眼光。作为建构物的研究往往是在对人、观念、行为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分析思考中实现观念建构。而从“源于认识”到“源自实践”的价值推移,也能进一步将新闻传播学科研究的起点落于实践而不是建构的认识之中。
河北大学副教授宋巧丽发言
西南石油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但午剑作了题为《〈传播学概论〉“课程思政”的数字实践探索—以影视艺术类专业为例》的主题报告。她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讲解了如何让学生在《传播学概论》的主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价值引领:在教材选用上,要兼顾课程思政和专业特点;在教学内容设计上,要深度挖掘价值引领与专业知识、能力的内在联系;在教学方法设计上,坚持学为主体、教为主导,注重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在思政效果考核上,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西南石油大学副教授但午剑发言
黄淮学院教授刘枫作了题为《网络治理类教学案例的选择与应用》的主题报告。首先,她认为网络治理类案例的选择不仅关乎教学质量的高低,同时也关乎学生对网络治理理念的认同。接着,她分别依据“政策取向”、“思政取向”、“实践取向”介绍了网络治理类教学案例选择的标准。最后,她认为在案例应用的实施路径上,要推动理论探索、构建学生思维模式,推动现实问题理论化、构建分析模块化,疑难问题场景化,同时要注重风险防控、了解学生心态。
黄淮学院教授刘枫发言
中南民族大学讲师邵婉霞作了名为《智媒时代高校新闻传播类实验课程智能化变革研究》的主题报告。首先,她从当前文科变革课程内容的大趋势、变革课程理念的迫切性和变革课程形态的必然性出发,阐释了智能时代实验课程变革的必要性。其次,她介绍了新闻传播实验类课程的发展现状,提出了目前实验教学的课程设置困境、业务模式困境和环境建设困境。最后,她介绍了未来智能技术革新课程建设的新模式,即引入虚拟可视化、人机双师的实验课堂新模式,打造个性化学习新流程。
中南民族大学讲师邵婉霞发言
乐山师范学院讲师吴雁飞作了名为《借船出海:〈新媒体文化〉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翻转”教学探索与实践》的主题报告。她从“学习金字塔”理论出发,提出了让学生主动学习的必要性,指出“线上+线下”的混合式翻转模式能实现知识的“接受-输出-再接受-持续输出”,从而达到知识的应用与固化,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在具体方案设计上,她介绍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混合式教学的4个阶段:MOOC内容学习、线上翻转课程运行管理、线下翻转、教学评价和反思。
乐山师范学院讲师吴雁飞发言
泰山学院讲师、西南政法大学博士生张消夏的发言题目是《新文科背景下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地方特色”实践教学模式探究——以<电视播音与主持艺术>课程为例》。结合自己在《电视播音与主持艺术》这门课程上的教学实践经验,她分享了自己是如何尝试打造播音与主持专业“地方特色”的:第一,以智媒平台翻转泰山文化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二,坚持智媒技术与泰山文化人才两手抓,打造校企协同育人创新模式;第三,搭建泰山文化实习基地,构建多维一体“全景式”实训模式。
泰山学院讲师张消夏发言
江苏大学文学院教授周伟业作了名为《建设口语传播课程的初步思考》的主题报告。首先,他引用了当前自媒体时代频频出现的口语传播案例,指出口语传播的影响力已日益凸显。接着,他指出,口语传播建设基础良好、历史悠久,渗透在各行各业当中,且已有相关理论著作以及相应的研究流派。最后,他围绕如何建设口语传播课程,提出了自己的初步思考,包括口语传播是否应该进入高校、如何走进高校课程建设体系等。
江苏大学文学院教授周伟业发言
西北政法大学副教授吕强作了名为《〈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课中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探索与实践》的主题报告。首先,他指出《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这门课程是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的学科基础课,融合了新闻教育与法学特色于一体。如何在该门课程中引入思政要素,是目前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其次,在提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思路基础上,他归纳了此次教改的主要方法:实践教学法、翻转课堂、问卷调查和访谈法。最后,他总结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五项目标,即提升教师的思政教学理念、构建课程思政体系、扩展多种教学方法、发展多元课程评价方式、科学评估思政育人效果。
西北政法大学副教授吕强发言
暨南大学教授赵建国进行评议
各位学者发言结束后,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赵建国教授进行了点评。他指出,多位学者、老师的发言都令自己印象深刻、倍感启发,新闻传播学范畴下的讨论,以及在新闻传播学教学问题上的学术讨论,都应该源自于实践,再从经验材料之上进行理论上的提炼和归纳,才能让论证具有更强的思辨性与逻辑性。最后,徐沛教授做了会议总结,并邀请各位到四川大学进行交流学习,至此本分论坛会议圆满结束。
图文 | 曹馨予 吴含
编辑 | 张诚
责编 | 操慧
审核 | 徐沛